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4-21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7.3级地震。这场地震过去一年多了,这个国家恢复得怎样了?

    加勒比海的非洲

    我乘坐的飞机从佛罗里达直飞海地首都太子港,机上的乘客大都是去海地做义工的美国白人。

    从飞机舷窗看下去,岛上沟壑纵横,所有山丘全都光秃秃的,看不到一棵树。

    太子港的机场只有一层楼,地震发生后机场完全瘫痪,最终是美军出手接管了它,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才得以空降海地。

    一位身穿机场制服的男人自告奋勇叫我上他的车。海地没有正规出租车,全是拉私活的个体户。

    刚一出机场,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帐篷,帐篷紧挨着公路,一群身穿某慈善机构T恤衫的志愿者正在挖沟——整个太子港完全没有排污设施,生活污水全都直接排到路边的水沟里。

    我问制服先生:“为什么地震过去一年多了还有那么多人住帐篷呢?”“连瓦砾都还没开始清理呢,他们没地方住啊。”他回答。

    车子进入了市区,马路很宽,还算平整,两边的建筑大都完好,红绿灯也运作正常。路边都是人,而且清一色都是黑人。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在摆摊,更多人坐在马路牙子上发呆,这个情景太像非洲了。

    又开了1公里左右,车子拐进一条小路,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大片倒塌的房屋,碎砖烂瓦胡乱堆放在路边,把本来就不宽的马路挡住了一半。“刚才那条路是太子港的主干道,所以还不错,一进到居民区你就会发现很多倒塌的房子。”制服先生解释说。

    这是一个居民区,至少有一半房子发生了明显的损坏,没有一幢完全清理完毕。马路上全是垃圾,路边的水沟里流着污水,散发出阵阵臭气。

    旅馆到了。旅馆主体是一幢两层小楼,四周有高墙,墙上有铁丝网,门口有武装保安,房间并不大,好在看上去相当干净。

    “请不要随便出门,如果出门,一定要雇个保安陪同。”前台服务员嘱咐我。      

    海地的现状

    第二天,我来到国际红十字会总部,与媒体负责人迈耶斯碰头。

    迈耶斯向我介绍说:“现在的红十字会几乎是在行使政府职能了。”

    地震把海地的28个政府大楼震塌了26个,10%的政府工作人员死亡。

    迈耶斯说:“现在仍有大约150万人无家可归,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棚户区里。”她带我来到一个棚户区参观。这里原来是一个公园,地震后立刻被难民们占领了。他们用铁板和塑料布搭起一个个小屋子,虽然四处漏风,但总算有了栖身之所。我们走进一户人家,正赶上男主人在做饭,炭火炉放在地上,炉子上煮了一锅方便面,“我们经常好几天吃不上饭,不过上帝会帮助我们的。”

    我们爬上一个高台俯瞰整个棚户区,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屋顶,一家挨着一家,几乎看不到任何公共空间。“这里的人口密度十分惊人,每个屋檐下都有可能住着十几个人。”迈耶斯说,“难民们最需要的不是粮食和药品,而是工作。他们急需打工挣钱,以便搬离这里,恢复正常的生活。但工作实在太难找了。”

    迈耶斯又带我去参观红十字会负责搭建的一处临时居民点。这里盖着一排排临时木板房,条件比棚户区强太多了。“这片房子早就盖好了,可因为附近棚户区的人都来抢,发生了很多暴力事件,结果推迟了将近半年才终于住上了人。”

    我们参观了一户人家,男主人出去工作了,家里只剩下女主人,她在家门前摆了个小摊,卖饼干和糖果。她一共生了8个孩子,生活压力很大。

    “海地每对夫妇平均要生5个孩子,是西半球人口出生率最高、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迈耶斯说,“人口压力大,工作机会少,地震又雪上加霜,这个国家的麻烦太多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海地地震发生一年后还有2000万立方米的瓦砾没有清理,如果用200辆重型卡车装运这些瓦砾,需要不停地工作11年才能清理完毕。而在地震之前,整个海地连一辆这样的重型卡车都没有。

    “其实,海地地震后国际社会捐了很多钱,灾后重建根本不缺钱,也不缺人力。”迈耶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小区里损失惨重,但因为临街的房子没坏,主人不让大型车辆开进去,里面的瓦砾就只能一点一点地用篮子往外运。”

    “为什么不用推土机推平了,再重新给每户人家盖新房呢?”我问。

    “这涉及房屋产权问题。海地的物权法几乎不存在,没有房产证,全凭邻居口头证明。如果一股脑全拆了,谁能证明那块地原来是你的呢?”      

    魔鬼太阳城

    太阳城是西半球最大的贫民窟,被公认为是西半球最危险的地方。我找到了无国界医生组织(简称无国界)驻海地办事处,他们在太阳城里开了家医院,欢迎我去采访。

    太阳城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庞大的居民区,看上去比棚户区要整齐得多,城内的人口密度极高,大致有20万~40万人生活在这里。海地政府瘫痪后,太阳城逐渐被黑帮所控制。曾经有报道说,当年就连海地的警察都不敢进城。如今这里每天都有维和部队的装甲车在巡逻,治安状况好了不少。

    无国界的医院位于太阳城的中心,其临时负责人波佩介绍说,2005年无国界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决定接手这家医院,但却遇到了黑帮的阻碍。“我们和三家当地最大的黑帮进行了谈判,向他们保证一定坚持中立立场,无论谁生病都可以来治,而且也绝不把病人交给警方。这才终于进到了太阳城。”波佩对我说。

    话音未落,突然传来两声脆响,我以为有人放鞭炮,未加理会,波佩却一个箭步蹿到楼梯口,冲我大叫:“快跑,有人在开枪!”我立刻跟着他跑下楼梯,躲进屋子里。外面隐约又传来几声枪响,但听不出远近。

    “估计是黑帮火并,一会儿我们就能知道这几枪打中了没有。”

    据波佩说,这家医院经常收治黑帮伤员,有14%的急诊病人都是黑帮火并的受害者。为了防止另一方进医院来报复,无国界规定任何进医院的人都不能带武器,黑帮们似乎也明白他们都需要这样一个医院,所以还算配合。

    被遗弃的沃土

    海地的乡村留给我的最强烈的印象就是荒凉,几乎见不到耕地。根据史料记载,哥伦布最初发现这个岛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

    1492年哥伦布登岛时,岛上重峦叠嶂,植被丰富,生活着至少50万原住民。但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贪婪,岛上的原住民只剩下了5000左右,西班牙人只好从非洲贩运奴隶来填补劳动力,他们就是海地人的祖先。

    1804年,奴隶造反获胜后宣布独立,将自己的国家命名为海地。海地人对黑奴制度厌恶至极,严禁外国人拥有土地或投资本国企业,海地也一步步走向封闭,成为加勒比海的非洲。

    统计资料表明,海地政府基本上没有任何税收,其运行经费中的90%以上来自外国政府的直接捐赠。因此,海地政府要想运作下去,就必须继续维持一个贫穷的形象,否则就失去了经费来源。

    “海地以前是有农业的,小杜瓦利埃强迫农民留在农村种地,不准他们进城。那时海地的粮食是自给自足的,可他下台后农民就扔下土地涌进城市,太子港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糟的。”我雇佣的司机威尔对我说。

    小杜瓦利埃是臭名昭著的独裁者杜瓦利埃的儿子。老杜瓦利埃在1957年的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上台后却实行独裁统治。1971年老杜瓦利埃死后,小杜瓦利埃接任海地总统,并一直做到1986年。那一年海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主运动,小杜瓦利埃被迫下台,流亡法国。

    “1986年是个转折点,海地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变坏的。”经历过大小杜瓦利埃时代的威尔对我说,“杜瓦利埃父子在位的时候,太子港干净极了,大街上看不到垃圾,居民也远比现在要少,而且大家都很友善,互相帮助,很少有暴力事件。”

    “可是杜瓦利埃父子是公认的大独裁者啊!他们不是屠杀反对派人士、剥夺新闻自由、大肆贪污、把海地经济搞得一团糟吗?”我反问道。

    “这些我都知道,但我是个普通老百姓,我只知道1986年以前海地人有工作做,生活条件比现在好得多。”

    我问威尔:“你觉得海地还有救吗?”“没救了。”威尔耸了耸肩膀,平静地回答。“民主制度会起作用吗?”我问。

    “小杜瓦利埃之后的第一个民选总统是阿里斯蒂德,他是从太阳城出来的牧师,选举时说得可好了,可上台后比杜瓦利埃更腐败,最后也被赶走了。”

    “可我听说他解散了海地的军队,开放了党禁、报禁,这不是挺好的吗?”

    “他解散军队是怕政变,他把枪从军人手里夺走,交给了海地的年轻人,让他们自己保护自己,结果海地民间多了很多枪支,警察又不管事,监狱形同虚设,反而比过去更糟糕了。”

    他还告诉我,阿里斯蒂德上台后以劫富济贫的名义对富人克以重税,直接导致许多外资企业搬离海地,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

    “马上海地将举行下一届总统选举了,你们可以推举一个好的总统来管理海地么?”我问。

    “海地的选举都是走形式,买选票的情况很普遍。最后一轮的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前总统的老婆,年纪非常大,她的对手则是一个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流行歌手,我不觉得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会拯救海地。”

    (《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13期 袁越)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集采目标应是实现高质量药品的可及性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