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页位置 > 文摘报
《文摘报》
2011-07-12 来源:文摘报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1951年1月19日,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指示:“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只要我们能这样做,最后胜利就一定会得到。”

    后来,“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广为人知的口号。那么,这个口号是如何提出的?源自哪里?我曾担任彭德怀同志的军事秘书,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经过连续三次战役,打到37度线以北,但是部队减员也比较严重,急需补充兵员。而且,此时部队距后方供应线500公里以上,运到的粮食只有定额的25%,急需补充粮食。弹药消耗大,天寒地冻,有的战士在雪地赤脚,也急需补充弹药、被服。因此,彭德怀于1951年1月8日下令收兵,拟休整两个月再战。为此,彭德怀向毛泽东报告,大意为:为总结三次战役经验,拟下旬召开军以上高级干部会议,少数战功优异的师长参加,交流经验,提高战术水平。鉴于第三次战役有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参战,日后更将长期协同作战,而且朝鲜人民军同美军作战早于志愿军四个月,有丰富经验,所以拟请朝鲜人民军军团长以上干部出席,互相交流经验。如同意即报金日成首相。毛泽东回电表示同意。彭德怀随即派朝方在志愿军司令部的代表朴一禹报告金日成。金日成听后立即表示同意,并说他也出席,即告各军团准备。

    朴一禹回来将情况报告给彭德怀后,彭德怀就电告各军(当时九个军)做准备,到会时间另行通知。1月11日,彭德怀与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商议他在高级干部会上的报告。彭德怀讲了梗概,大家作了补充后,责成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成普执笔起草。

    成普昼夜赶工拟写报告稿,写出一部分即送彭德怀阅看并商量下一部分内容。1951年1月14日,彭德怀阅看、修改补充后,请邓华、解方、杜平提补充意见后定稿。1月15日,由成普誊抄一份,晚上乘车由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君子里起程回北京送毛泽东审阅。

    成普走后,彭德怀考虑他能否安全到达安东,而这个文件务必保证百分之百地送到毛泽东手中。

    彭德怀的担心是很自然和正常的。当时敌军利用绝对的空中优势,垄断了制空权。志愿军日间隐蔽,夜间行动。而敌人每晚均出动夜航机循铁路、公路线不断投放照明弹搜寻目标,对交通枢纽、重要渡口则更是盘旋监视,不断投放照明弹。入朝前期,志愿军车辆损失数量大。1951年3月,志愿军在公路沿线设防空哨,敌机来了鸣枪报警,汽车随即闭灯缓行或停驶,降低了损失率。后来,高射炮部队陆续入朝,部署在敌机重点封锁区。这样,敌机飞行员不敢低飞,投弹准确率下降。彭德怀在下半年下令,除一线部队外,全军投入扩建(31条)新建(7条)公路,共约2450公里,并形成网络。一处不通即可迂回前行,提高了行车安全率。但敌人破坏交通的手段也与日俱增,在铁路、公路上大量投放定时炸弹,起爆时间从半小时到10多天。有的定时炸弹引信嗡嗡作响,在精神上威胁拆卸引信人员。敌军还大量投放“蝴蝶弹”,其投放前如罐头筒,投下后,弹壳张开如双翼,灵敏度高,稍触即炸。敌军在公路上投撒“四尖钉”,三尖着地,一尖朝天,扎刺轮胎。与此同时,大量空投特务,除放火、投毒、暗杀外,也在公路上伏击车辆。环境如此恶劣,而成普回国只乘坐一台吉普,没备其他的车。

    成普17日安全回到北京,立即把文稿送给毛泽东。毛泽东阅后,19日复电彭德怀“报告稿可用”,并提出宜增加一些内容,即本文开头那段指示。

    至此,似乎“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口号由来已经清楚。其实不然,在毛泽东1月19日发出这个指示前的1950年12月14日,彭德怀在签发政治部起草的“政治训令”中已经提到这一口号:深入群众纪律教育,切实做到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那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注释为何语焉不详,只粗略指出“这是毛泽东同志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示”呢?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彭德怀尚未获得平反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出版的,自然没有也不可能提到彭德怀对这一口号提出所起的作用。

    (《百年潮》2011年第6期 王亚高)

页面没有找到
  1. 请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2. 光明网导航
  3. 直接输入要访问的内容进行搜索

[值班总编推荐] 本科生与母亲同发论文,不怪人们敏感

[值班总编推荐]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论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