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0工厂”
苏联军工业又称作“国防工业”,外界很难了解里面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上世纪30年代,以速度见长的苏联伊-16歼击机风靡一时。
在苏联战局最为危急的1941年,苏联空军共获得1100架崭新的伊-16,但其中100多架伊-16不是苏联国内生产的。
这与中国有关。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苏联与中国国民政府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飞机、坦克、火炮等急需的装备,作为回报,蒋介石答应斯大林在中国新疆境内开设一家航空制造厂,由苏联将飞机零部件运到新疆,再由中国工厂组装,然后中苏两国平分组装好的飞机。1939年8月11日,苏联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与中国航空委员会(由宋美龄领导)签署协议。为保密起见,该项目被简称为“z行动”,而工厂则被命名为“第600工厂”。
出现在苏德战场上的100多架伊-16就来自这家神秘的新疆航空制造厂。
厂址之谜
苏联为何要在国外建厂?这似乎不符合苏联军工业追求保密的原则。其实,这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定的航空工业“王车易位”战略有关,其目的是把集中在苏联欧洲国土上的航空制造厂分散一部分到本国亚洲地区,这样将军工企业迁到远离前线的东部地区,就为苏联赢得苏德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于这种考虑,苏联领导人才萌发了在中国新疆兴建航空制造厂的兴趣。当然,苏联还有另一层考虑,因为当时新疆省长盛世才已秘密加入联共(布),苏联势力在新疆具有压倒性优势。
出于保密,第600工厂的筹备办公室对外称作“第10建设办事处”。1940年秋,苏方首批专家和工人来到新疆。建厂过程中,大部分工人都来自苏联,苏方只允许中国人参与机库和一些基本生活设施建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俄史学界在确定第600工厂厂址上存在争议。俄罗斯史学家伊利因曾写道:“飞机零部件经汽车和运输机运到中国新疆后,再用汽车运到哈密,在那里组装完毕后由苏联飞行员开回祖国。”俄罗斯另一位史学家马斯洛夫则确认厂址应在中国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经过漫长的查证,中俄专家发现在涉及第600工厂的各类文件中,“迪化(中国西部)”的字样经常被标注在文件标题上,因此学术界基本确定第600工厂应该就在那里。
大方向确定了,但工厂的具体位置却依然是个谜。
短暂的生存
虽然第600工厂到1941年才算正式成立,但到1940年底,该厂就已组装出10架伊-16歼击机。1941年初,工厂计划要在全年组装143架伊-16歼击机。按照中苏先前达成的协议,这批飞机本应由两国空军平分,但到了当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联把所有歼击机运回国。8月6日,第600工厂向苏联交付71架伊-16歼击机,9月1日,又运去111架(原计划交付107架)。
按照计划,第600工厂应在1941年11月1日前步入生产正轨,然而就在这一年的9月,几乎所有人都看到它即将消亡的征兆:苏联把零部件千里迢迢运到新疆,组装成飞机后,再飞往苏德前线,其间白白浪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不如就在苏联国内组装。
事实上,第600工厂兴建的本意是向中国提供歼击机,但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苏军自己的飞机都不够用了,根本不可能再送给中国。此时,苏联不仅不向中国提供飞机,还中断了所有军援。
1942年6月,眼见苏联在对德战争中屡战屡败,盛世才决心与苏联决裂。1942年10月5日,盛世才要求苏联政府在3个月内从新疆撤离除外交人员以外的全部人员,其与苏联的关系就此彻底终结,而第600工厂作为苏联在新疆的一块“飞地”也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
(《扬子晚报》11.26 李侨)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