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今日学术界的状况不如民国。理由很简单,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不少学术大师;新中国成立后,被学术界公认为泰山北斗的人,也多是民国时期培养的。
我对这样的说法,一直不敢苟同。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现代工业社会更有利于学者的成长和学术的发展。因为,现代工业社会更加复杂,其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社会科学;工业社会更富有,能够为人文学的发展提供较为丰裕的物质条件。
即使从现实层面考量,民国培养和造就的大师,包括那些在旧中国受过教育、在新中国成为大师的学者,其学术成就多集中在文史哲等人文学领域;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称得上大师的人几乎凤毛麟角。
今日我们面临的学术环境,虽然算不上“好得很”,但也绝对不是“糟得很”;今日学术繁荣的程度,远胜于民国时期,也是不争的事实。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学者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创造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学者们的辛勤劳动,推动了中国学术的发展,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相信,再过10年,顶多20年之后,中国必定进入盛产大师的时代。
(《中国青年报》4.2 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