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学界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评价并不高,尤其是受“阶级斗争史观”的影响,把“民生史观”说成是“二元论”的唯心主义。现在看来,这种看法颇有问题。
在孙中山看来,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民生,突出表现为衣食住行等。他明确指出:“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
孙中山进一步指出:“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按这样的因果关系推演下去,孙中山明确认定阶级斗争的产生是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的结果,阶级矛盾尖锐、阶级斗争频发只能说明社会不正常,说明是社会处于一种“病态”。只要将民生问题解决好了,大规模的剧烈的阶级斗争就不会发生。民生出了问题,日积月累,迟早要引发社会大乱。
客观地讲,孙中山的这些论断合乎社会实际。重温一下孙中山民生史观,大有益处。
(《今晚报》3.22 李喜所)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