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
陈新在2012年第3期《学术月刊》上说,“公众史学”是指公众在反思自我历史意识和历史认识生成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历史表现与传播。以学术学科的建制与专业性眼光来建设“公众史学”学科乃当务之急。人们可以在历史认识形成过程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超越国外“公众史学”学科建设在理论设计上的零散性;同时,充分考虑自媒体传播的趋势,结合史德、史学方法论、跨学科交流、实务操作四个层次进行学科框架设计,并对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进行战略性思考。
《尚书》“商周书”的编纂年代
李山在2011年第6期《西北师大学报》上说,金文资料因没有经过后人改动,最能显示西周各时期语言变化的真实情况。陈梦家提出,《尚书》中“拜手稽首”之词、“尹氏”之官,都是在西周中期后段的铭文中才出现,却见于西周早期的文字里,说明这些文献是西周中期以后修缀的。同理,《尚书》的11篇周初文献,若按照“王若曰”等几个金文词语出现的时期衡量,它们都有可能是中期或中期稍后的史官将周初档案文献整理成文。它们一方面保持了周初文字的渊懿古奥,另一方面也带有西周中期文字用语上的显著特征。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