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 讲 人:郭成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官箴文化的演变与借鉴
演讲地点:华东政法大学
所谓“官”就是掌权的为政者;“箴”音同针灸的“针”,在古代,如果一个人生病了,一般要通过针灸打通穴位,使气血顺畅。如果官员有病,该怎么医治?一个是靠法律的监控,一个就是在思想方面的启示和告诫。所以官箴文化不是普通的文化,而是专门针对官场的。
虽然官箴文化是在专制的环境下产生的,是人治的产物,但它也包含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足以借鉴后人的优秀成果。因此我们要辨证来看,剔除糟粕,发扬精华。我觉得能够给我们以借鉴的,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政之道。首先是“以公御私”。官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倡导要对国家、民族负责,就不能眼看着皇帝或者上层的误国行为而无动于衷,必要的时候甚至不惜舍弃生命。还有一种是“以忠御奸”。古人讲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而不是忠于某个人,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忠于某个君主。
第二是为政之德。德即操守,为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德操,古人在这个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南宋一位学者叫吕本中,他对为政之德作了高度概括,三个字:一是“清”,要清廉,这是为政之本;二是“慎”,慎言慎行;三是“勤”,即勤政。
第三是为政之术。这里的“术”不是权术,而是为政的艺术。为政者,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相济。除此之外,也要“方圆相协”。
康乾盛世时期遗存的官箴书籍是最多的,在102种官箴书当中,清朝占了70多本。重视官箴文化建设,用官箴文化组织教化官员群体,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是清朝预防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官箴文化的多数内容还是重视道德约束,虽然有一部分纳入了法律规范,但总体上看制度的约束比较少。所以,真正进行廉政建设还要从制度层面进行约束,要将官箴文化和法律的规范、制度的约束结合起来。
(《解放日报》4.15)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