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 讲 人: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
演讲题目: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演讲地点:香港大学中文学院
在儒家崇尚务实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农业这一行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官宦,“士农工商”,“农”排在第二位。因此,大官研习农学者大有人在,明末重臣徐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不仅有《治蝗疏》、《蕃薯疏》等专业的奏文进上,甚至在上海、天津等地建立试验园地,躬耕农桑,有《农政全书》这样带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问世。
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与儒学的仁义道德一致,称为“仁术”;儒家还以为医家治病的道理与治国的道理相一致。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甚至有“十儒九医”之说。他们使中医药学望、闻、问、切“四诊”、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针灸推拿、汤丸膏散等等,成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座宝库。
至于天文算学,因“历法乃国家要务,关系匪轻”(康熙皇帝语),被视为历代王朝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天”的标志;而且“观象授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传统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以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分类,列举246个数学应用问题求解,很有实用价值。
除了农、医、天、算这四大学科,在地学方面,《汉书·地理志》开创了按行政区划记述各地山川地形的地方志的先声,以后历朝历代,都重视编修地方志,其内容之广博,数量之庞大,历史之悠久,也居世界之首位;而其动因,当然是为了社会管理、发展生产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光明日报》5.14)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