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语言腐败,是指人们出于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目的,随意改变词汇的含义,甚至赋予它们与原来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含义,忽悠民众,操纵人心。
语言腐败的典型形式是冠恶行以美名,或冠善行以恶名。以“改革”为例,它的本意是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的措施,改革意味着政府要放松对经济的控制,给百姓更多的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但最近几年,一些政府部门却把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限制商业自由的反改革政策称为“改革”。
语言腐败有什么严重后果?至少有三个:
首先,语言腐败严重破坏了语言的交流功能,导致人类智力的退化。为了交流,语言词汇必须有普遍认可的特定含义,语言腐败意味着同一词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不同的含义,语言变成了文字游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
第二,语言腐败导致道德堕落。人类道德的底线是诚实,语言腐败本质上是不诚实。
第三,语言腐败导致社会走向的高度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社会运行状态的信号,在语言严重腐败的情况下,信号就会严重失真,结果是,当一个社会事实上危机四伏的时候,我们还以为天下太平,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整个体制的突然坍塌。
两千多年前孔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反语言腐败就是要正名,恢复语言词汇本来的含义。
(《经济观察报》4.30 张维迎)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