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们富起来了,但还没有共同富裕起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王珺给我们描述了一条“注重公平的民富之路”。
新中国建国到2010年的60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建国以后到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个30年,即1979年到2010年,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可能地调动民间的积极性。
1979年到2010年这30年,仅仅从收入水平看中国的发展是不慢的,但问题在于我们的生产增长更快,而收入增长赶不上生产增长。生产和消费应该是一个均衡过程,如果这两者不匹配,经济就不能正常循环。所以,要想可持续发展,过去30年的路,就不能再走下去了。那么,未来我们要走什么样的路呢?我个人认为就是注重公平的民富之路。
如何走好未来30年的民富之路?我觉得政府应该从创造就业机会、培育投资渠道和调整分配政策三点着手。就业是提高收入最基本的途径,也是社会稳定的最基本途径,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追求GDP增长的目的还是要给大家创造就业,要创造就业就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我们很多钱不敢花,我们存钱要用于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政府要让大家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最基本的就是要解决基本的公共服务,比如社保、医保要覆盖到每一个人,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45%左右的城市人口会变成中等收入阶层,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达到74%,这就是我所说的民富之路,其中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中等收入阶层要成长起来并成为主力。要培养出一个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还需要政府解决好公共服务领域的问题,让每一个人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羊城晚报》5.18 吴伟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