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钱钟书说的这句话,是他治学精神的最好诠释。
想那推磨的驴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始终不会无缘停步。做学问有了这份精神,就会脚踏实地,负重前行,多大的难关也能攻破。
钱钟书早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曾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为此,他除了上课便是终日泡图书馆,凡是读过的书都作了摘抄笔记。后来他考取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并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博士,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尽情阅读原版文学、哲学、史学、心理学和大量西方小说,记满178册、34000页外文笔记和180多册中文心得。这为他日后写作打下雄厚的基础。
蒙头的驴子其实是能听到外界动静的,但耐得住寂寞和单调,心无旁骛地忠于职守。做学问有了这份精神,便会淡泊名利,行事低调,不为外面的浮躁所扰。
钱钟书讨厌热起来的“钱学研究”,曾在《光明日报》上发文制止;也曾拒绝中央电视台等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不出席任何礼仪活动,闭门谢客,潜心治学。一位英国作家给他打电话,说读了《围城》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对自己的“名”和“利”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
在这位学界泰斗身上潜伏和散发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淡泊和高贵,这种气质自屈原、司马迁、鲁迅以来横亘在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中——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唱响顶天立地的浩歌。
(《杂文报》8.21 于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