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就业前景不佳,可研究生规模却持续扩大,这是不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逻辑的。然而,不符合教育逻辑的现象却在我国发生,这是我国高校办学机制与“学历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国高校的办学机制是,行政主导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在教育部门官员和学校行政领导看来,扩大研究生规模,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很多高校都追求“高大全”——学校规模要大、学科要全,要争取硕士点、博士点培养更多的高学历人才。
而整个社会的“学历情结”,为大学扩招研究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尤其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教育与科研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以及考核、晋升时,提出越来越高的学历要求。在越来越高的学历要求下,即便读研究生得不到多少教育,但“混一张文凭”却在很多人看来是少不了的。
要让研究生教育发展回归教育逻辑,就必须改革我国大学的办学机制,调整人才评价体系。首先,我国大学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施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将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权交给教授,而不能再由行政说了算,只有如此,教育的发展,才能摆脱行政因素的影响,也才能形成学校自身明确的定位。其次,应建立学校“自主授予、社会认证”的新体系。学位是否值钱,要看是否得到专业机构的认证,以及用人单位、受教育者的认可。
其实,不仅发展研究生教育需要做以上改革和调整,我国整体教育也需要以上改革和调整。只有改革大学管理制度,才能让教育发展有正常的教育逻辑,而不是受制于功利的逻辑。
(《法治周末》10.25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