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颉刚,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将自己的读书治学经验归纳为四个字:“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本是古代一种天体观。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认为天似华盖,形圆;地如棋盘,形方,故曰“天圆地方”。顾颉刚所说的“天”,系指人之朝天的脑袋;他所说的“地”,系指人之接地的臀部。
所谓“天圆”,就是求知识做学问,要脑袋“圆通”,勤于思索,学思合一,真正做到“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所谓“地方”,就是读书学习时,臀部要“方正”,坐得稳,坐得牢,要像木板钉钉子一样,坚定不拔。
要做到“天圆”,一是勤动脑筋,善于思考。二是创新思维,更新观念。三是深思熟虑,谋划方略。
要做到“地方”,首先,必须“坐得住,静下心”。“心静则生慧,心静则觉悟,”正如诸葛亮《诫子书》中言“非宁静无以致远”。其次,“耐得住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方能集中时间、集中思想、集中精力学到点真本领。再次,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应该说,“天圆”和“地方”是人们做学问、干事业的两个必备条件,二者彼此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光明日报》2012.12.19 胡昌方 史乐翔)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