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考我国的历史,迁都之事多,而还都之事少。
因不能还都而蒙受极大损失的,历史上最早可考的便要推东周。
三代以下,秦朝运祚短促,自不会有还都之事。前汉二百十年,亦始终未能移都。莽末大乱,后汉光武起,不光复旧物而建都洛阳。这就继承汉的基业说,也可以说是未能还都。光武所以不都长安,大概因赤眉乱后,三辅之地,破坏得利害了,修复迁移,所费太巨之故。光武的不能还都,中国在国势上,实颇受到损失。
中国在前代,建国的重心,实在黄河流域。当这时期,能向西、北两方面拓展,则规模远大,而国势可以盛强,若退居河南,徒和当时富力的重心山东相联络,则未免易即于晏安,而国势亦渐以陵替。后汉末年,董卓乱政,为东方州郡所讨伐;卓乃迫胁献帝,还都长安,此乃所以避兵锋,作负隅之势,并非能恢复前汉的规模,自然说不上还都。董卓败后,李傕、郭汜攻陷长安,献帝为所劫持,更不自由,后乃设法逃归洛阳。这亦是逃难而已,更说不上还都,所以不久又被曹操劫迁到许昌去了。曹魏篡汉,还都洛阳,而西晋因之,迄亦未能再振。怀愍之难,洛阳、长安相继沦陷,而中国在北方的政权遂中断。
宋、齐、梁、陈四朝,南方的形势迄较北方为弱,然都城则从未动摇过。到唐代,属外的声威,也恢复到汉朝的老样子了。唐朝的盛运,大约自贞观至开元,天宝以后,则长安全失其长驾远驭的作用了。
中国历代,所谓南北分裂,总是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对抗的,若南岭以南,则根本未能为轻重于天下。据此以与异族对抗的,当自宋之益王、卫王始,然其细已甚了。明唐王据福建,桂王据滇桂,声势始稍壮。太平天国起于广西,讨伐几遍十八行省,事虽无成,其声势,又非桂王之比了。辛亥革命之成功,虽若系于武汉的起事,然其根源,实在来自南方的。此次抗战,又以西南西北为根据地,卒奏克捷之烈,而有今日光荣还都。这是世运的转变,要合前后而观之,然后才知其伟大。
大凡一个国家,总有其一个或若干个重要地点,此等重要地点,或为财富之所萃,或为兵力之所存,或为文化之所寄。其中文化一端,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民族的灵魂,虽无形而其力量实极伟大。罗马帝国之所以衰亡,断不能谓其和罗马之丧失没有关系。大食帝国文治武功之灿烂至近世乃渐即衰微,其和报达(报达,即巴格达)之遭受蹂躏,亦决不能是没有关系的。
不必文明的大国,即较落后的民族,亦是如此。五胡之中,鲜卑慕容氏,程度要算最高,然自侵入中原以后,其在辽西的许多根据地,一时丧失,即其极意经营的龙城,亦不能保持,则其亡也忽焉。拓跋魏的文化,要比慕容氏落后得多,然平城之一据点,保存较久,则其命运亦较长。契丹泱泱大风,一朝瓦解,亦因天祚帝荒于游畋,置国家之重心临潢一带于不顾之故。历代侵入中国的异族,知道要保存其根据地的,莫如女真,金世宗惓惓于上京旧俗,要想加以保持,尚未有何等设施。到清朝,就要封锁东北,不许汉人移殖,然仍为汉族伟大的移殖力所突破。若元朝,虽失其在中国之地,然蒙古地方,依旧保存,则至今日仍不失为一大族。此可见每一民族根据地关系之重要。此等重要地点,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文化分布平均之国,要多一些。所以洛阳、长安,在中国所发生的作用,不如罗马、报达等在西方的重要。然其中仍有最重要的,如现在的首都南京即是。因为在现在,全国财富和文化的重心,还在长江下游一带,这一带,我们必须保持,民族的精神才觉健全,而亦易发挥其威力,所以这一次的还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自重庆迁回南京)是有极伟大的意义的。
(本文作者为吕思勉,原刊于1946年出版的《启示》第1卷第1期,本篇为节录。)
(《大家小集·吕思勉集》张耕华编 花城出版社2011年8月版)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