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史的记载看,“司令”的官称始于隋朝。《北史》和《隋书》的《后妃序》都说,隋文帝时曾经采纳汉朝和晋朝的旧仪,在宫廷中设置了“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等内官来“掌宫掖之政”。其一之“尚宫”就设有“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这是有文献记载的“司令”的最早出处。
这以后在金朝和元朝,也都曾设置有“司令”之职。从史书的记载看,隋、金、元三朝所设置的那些司令,和现在司令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司”字的初文和本义,历来有多种说法。按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七的说法,“司”字倒匕从口,所谓“到(倒)匕于口,即饲小儿饭之义”。所以“司”是“饲”的初文,本义是喂小儿吃饭。后来引申出主持和掌管的意思来,再引申特指主持和掌管之人,也就是官吏了。《说文》释“司”为“臣司事于外者(在外办事的官吏)”,但这是“司”的引申义。所谓官吏,就是在外面为君王办事的人。由官吏的意义再引申,就是官吏办公的场所,也就是官署和官府的意思了。这便是古代司令的“司”的意思,词性是名词。至于“令”,古代多用以指称政府某些部门和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郎中令和县令等,也是名词。
所以“司令”的古义,指的是一个大致相当于县令级别的司级官署长官。
现代意义上的“司令”,应该是来自十八九世纪时的欧洲。拿破仑在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之前,就曾担任过法国内防军司令、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和远征埃及的东方远征军总司令。这些“司令”,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司令”的意思,才是完全一致的。
(《咬文嚼字》2013年第1期 陈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