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史海钩沉
抗战时期的“老子军”
 https://www.gmw.cn 2013-02-07 14:57:34 来源:文摘报

    抗战期间,许多民间抗日团体在全国各地涌现。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有两位爱国老人组建了抗日“老子军”,希望能奔赴前线杀敌,消息传开后曾轰动一时,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士气。

    发起人是两个传奇人物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此时,一则面向公众筹组抗日“老子军”的消息出现在各大报刊上。消息一出,引人注目。

    发起人张一麟与李根源,一位年逾古稀,另一位也年近花甲,他们都曾是辛亥革命后政坛上的风云人物。这两个人为什么要发起“老子军”呢?这还得从他们的经历谈起。

    张一麟是江苏吴县人,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等职;后来告老回苏州蛰居,读史著书,热心公益。李根源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武昌起义爆发,他与蔡锷在昆明举义。1918年,李根源在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斗争,担任过孙中山军政府的驻粤滇军总司令、广州卫戍司令等职。1923年6月,北洋政府时任总理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之间明争暗斗,黎元洪一心想罢免段祺瑞,就任命时任农商总长李根源为代理国务总理。但滑稽的是,李根源代总理的位子还没坐热,曹锟的军队就逼迫黎元洪交出了总统信印。眼看一手提拔自己的总统都下位了,李根源毫不犹豫就辞掉了代总理,前后任职的时间大概只有七八个小时。

    “九一八”事变后,两位老人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开始投身抗战宣传。据李根源的孙子李成森回忆,1932年,为祭奠阵亡的抗日将士,李根源作诗一首:“霜冷灵岩路,披麻送国殇。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画家徐悲鸿看到这首诗后非常感动,特意前来苏州拜访李根源,并为他创作了一幅画像。    

    蒋介石坐不住了

    1938年淞沪会战,前线将士伤亡很重。眼看日寇都杀到家门口了,张一麟、李根源两位老人热血沸腾,萌生了要披挂上阵的想法。他们认为,既然已有抗战童子军、妇女抗战救国会等组织,老人也应义不容辞,到战场上真刀真枪地与日本鬼子干。当年西夏人称范仲淹是“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两位老人决定筹组一支“老子军”,号召60岁以上的老人加入队伍。

    张一麟、李根源详细制定了“老子军”的参军条件,规定全国各省市的老年男同志皆可参加,不过报名参加的老人,大多在跑步、跳高、使用枪械等军事考核项目中难以及格。两位老人索性放宽条件,规定凡参加者免除训练,将年龄作为招募的主要条件:满60岁以上者为合格,55岁至59岁的参加者编为预备军,50岁至54岁为续备军。各地老人闻讯后纷纷响应,组建“老子军”工作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张一麟与李根源等人推举了当时已98岁高龄的爱国老人马相伯为“老子军”的统领,如此高龄的总司令着实世所罕见。张一麟随后自任为副统领,李根源则为参谋长,他们又推选曾义捐百万元作抗日经费的云南古稀老人李恒升为军需长(后勤部长),初步拟定了核心领导成员。

    这些老人真的要赤膊上阵了?1938年9月,“老子军”成立一事传得沸沸扬扬,消息传至南京,蒋介石坐不住了,让一帮老爷子上前线,这不是讥讽政府无能、军队无能吗?他连忙写了封信派人送给张一麟,信中一再感谢老人们的抗日热情和爱国之心,但同时又以“军事组织,贵在严整,军事名称,未可轻用”为由,不让老人们组织队伍上前线,明确阻止“老子军”的成立。经过一番活动,总算是劝阻了张一麟、李根源等人的行为。沸沸扬扬兴起了一个来月的“老子军”,最终未能走向战场,不过却激发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日寇的抗战精神。

    请缨参战

    如果没有阻拦的话,这支“老子军”恐怕真的会出现在抗日战场上。因为后来“司令员”张一麟和“参谋长”李根源都跑到前线抬伤员去了。

    “老子军”被叫停后,张一麟与李根源马上又联络各界人士组织了“抗敌后援会”,成立临时医院,带人亲赴淞沪战地前线抬运伤员和阵亡将士遗体,先后救治了五万余名伤兵,收殓了阵亡将士遗体1200多具。苏州沦陷后,张一麟不肯离去,隐居于寺庙中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最终才撤离。1943年10月,76岁的张一麟因病逝世于重庆。

    李根源则回到故乡云南昆明养病。1942年5月,日本从缅甸进犯云南,盘踞怒江以西,西线战事吃紧,赋闲在家的李根源得知故乡沦陷,立即电呈重庆军政部要求到前方战线去,但迟迟不被批准,上面的意思很明显,“李老,你的年纪大了,还是在后方吧”。但李根源再三“请缨参战”,蒋介石最后拗不过他,只得任命李根源为“云贵监察使”,由他带队前往云缅前线督战,随同的人们对老人钦佩不已。

    李根源的孙子李成森说:“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出很多仁人志士,爷爷李根源之所以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就因为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清官。在我们家族当中,没有一个后人沾他的光去过国外,也没有一个后人获得物质财产,甚至连半间房子都没有得到。”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的朱德非常关心恩师李根源,多次前去探望他。1965年,李根源病逝于北京。

    (《广州日报》2.2 张映武)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