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产”,近年来讨论很多,不少人认为,“中产”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概念,也应该是一种文化概念和社会概念。何谓真正的“中产”?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这是“中产”的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中,财富是个相对的概念,而且也并不是必要条件。具体来说,“中产”应该是靠领工资为生的人,创业者和职业投资客应当被排除。这个人群有六个特点:一、是白领或者职业人员;二、具有中等收入(“中等”并无绝对概念);三、收入来源于薪水;四、具备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六、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操。就“权力”而言,和政治地位等并不完全相关,主要在于他们影响社区、他人的导向力。“中产”的声望,不是靠官威、财大来压人,而是靠专业技能、在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来实现的。随着中国的发展,“中产”发挥作用的领域越来越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从集体层面看,他们还不够成熟;从个体层面看,他们还不够自觉。可以说还是处在一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阶段,中国的这个人群还在往真正“中产”的方向走的过程中,稳定社会的自主意识还不够强,还不够成熟。
对于“中产”来说,经济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认为,所谓的“中产”,以国外的情况来看,当然是要拥有较多的财富,可以确保自己有一种自由的心境。但应该看到,中国的“中产”缺少西方“中产”那种较为单一的色彩,形成路径比较多元,存在形态和价值取向也趋向多元化。中国的“中产”可以说在很多地方算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但要说“主要力量”还是达不到。而且,他们也仍然存在分化。此外,中国的社会权力结构可以看做一种“自上而下”的,而“中产”要想得到发挥力量的空间,必须是在一种自下而上的权力结构中。
(《广州日报》4.3 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