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文化信仰”这个词是最恰当的形容中国人信仰的说法了,它说明了一种多样性与笼统性。纵向看中国,中国人的各种信仰非常丰富,比如古代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曾经内化于心,各种纲常伦理、等级制度也曾是约束个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儒家文化没有上升为“儒教”已经基本是一种学界共识,但是这种文化仍是很多中国人内心非常相信的东西,如果从约束个人的结果来看,说它是一种信仰也不为过。
历史地看,中国人的信仰常是带有一定目的性或是功利性,人们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信仰,而特定群体也常因为特定的目的而选择信仰。如果说中国人的信仰是“文化信仰”,那么应该是笼统地指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那部分。
在中国的转型期,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时候,“文化信仰”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以往能够起到约束作用的一些道德与信仰逐渐滑坡与式微,而新的却未及时形成。所以,很多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正是源于此。无疑,好的“文化信仰”需要被强调与重建。软性的文化信仰需要与完善的好的制度与法律相辅相成,后者不彰则前者难以发挥作用。最终,重建的结果应该是社会中的各路人马都回到常识,有一定的底线。
(《21世纪经济报道》4.10 祝乃娟)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