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来岁的企业家陈明天生内向,初中毕业后从木匠干起,当过技工,做过包工头,属于实干型人才。他说打小父母就教育他要少说多干,后来买卖做大了,发现光能干活是不行的。参加过培训班后,陈明走哪都能说上几句顺口溜活跃活跃气氛。陈明说,这对他的事业帮助很大。几年前,他公司的盘子还只有三百多万,2013年已经突破亿元。
名牌大学毕业的王晓娟,在哈尔滨某机关单位工作,十年过后依然还是个小科员。以前在单位饭局上,王晓娟是典型的一声不吭埋头吃菜的那种。懂了如何敬酒之后,王晓娟发现自己的人缘也变好了。有一天,王晓娟从报纸上看到了酒桌班的广告,来听了一堂课,她发现来听课的很多都是社会成功人士。“说白了,(来这儿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修伟良说,“一个普通工人喝酒不需要文化,但是成功人士要,喝酒可以让他们认识不少朋友,可以喝出生产力。”
从酒桌到嘴皮
修伟良发现,一个再有文化、再有钱、官再大的人,一到大场合,未必都镇得住。领导们“丢脸”的事俯拾皆是。课堂上,修伟良拉高嗓门,模仿一位官员,主动伸手欢迎远道而来的领导。“别忙着献殷勤,这么握手是错的。”他突然停下了,收起笑脸,“地位高的伸手,地位低的才能伸手”。这节课讲的是当众讲话的20个误区。紧张自负,语速太快,肢体语言不配合统统都在禁忌范围。讲到“忌语句啰嗦,缺乏条理性”,修伟良举了一个正面典型:“2001年,江主席参加北京庆祝申奥成功大会,只说了三句话。第一句祝贺,第二句感谢,第三句希望。干净利落。”课程最后,修伟良带领二十多名学员高声朗诵他写的《热爱丢脸》:“竞争的时代,机会就在眼前……只会干,不会说;该讲时,不敢讲,才是真正的丢脸……”
李易,是一位身家过亿但一到关键场合说话就卡壳的粮油公司老总。参加了修伟良的培训班后,他刻苦地背起了祝酒词。现在,从祝寿、婚礼,到生日宴会,各类型的祝酒词他都烂熟于心。在一次宴会上,他背了段介绍哈尔滨的祝酒词,赢得领导们一片叫好声:“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