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六年(1917年)3月8日,一辆金鞍玉辔、风铎响铃的豪华骡车驶进大外廊营谭家大门。(江)宗澄从车上跳下来,口气骄横地说:“陆干卿派我请谭叫天来了!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谭鑫培见非去不可了,便命儿女们退下,说道:“要走就走,你们可真看得起我呀!”
谭鑫培和家人默默告别,被搀扶上骡车。
到了相府,见戏码已经排定,他的戏是《珠帘寨》“收威”。这出戏唱做俱重,特别是“收威”的“起霸”,极需功力,病中的谭鑫培哪有气力去演呢?!
谭鑫培提出换戏。
戏提调见谭鑫培有气无力,神色不佳,也从一旁帮忙说话,最后,答应由谭鑫培自定戏码。谭鑫培不假思索,定下了《洪羊洞》。
《洪羊洞》又名《孟良盗骨》、《三星归位》,也是谭鑫培最负盛名的拿手戏之一。描写的是杨继业死于北国,遗骸藏于洪羊洞中,继业向六郎托梦,嘱其取回骨殖。孟良在盗取骨殖时,误伤焦赞,自刎而死。六郎得报后,惊悼成疾,吐血身亡。一剧之中,三位英雄命归黄泉,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开戏时辰已到,谭鑫培匆匆扮装登场。他从病房开始唱起,霎时间他感到自己和六郎融为一体。一边唱,一边想起自己的境遇,悲愤处不由得老泪纵横。他仿佛不是在演戏,而是现身说法,向台下、向世人诉说着世道的不平和人生的坎坷。六郎的一段?二黄快三眼?,素来是谭鑫培最叫座的一段唱,清醇浑厚,苍劲淡远,圆润简净,无美不具,令人百听不厌。然而今天,谭鑫培却唱得如泣如诉、若断若续,不似原来尺寸。下面该接唱[摇板]了,谭鑫培突然间面色大变,哇哇地吐血不止。
顿时,满台皆惊,乱成一团。
人们将谭鑫培扶下台去,戏草草收场。
谭鑫培被送回家中,仍然吐血不止,病情急剧恶化……
谭家笼罩在一种不祥的气氛之中……
儿女们全来了,谭鑫培显得十分高兴,病情好像也轻了一些。
谭鑫培不仅把毕生的智慧和才华献给了京剧事业,还辛苦缔造、惨淡经营了谭氏家族。为了这个大家庭,他不知经历了多少坎坷,流下多少辛劳的汗水。他不仅是儿女们的靠山和摇钱树,而且成为儿孙们的精神依托和支柱。他得到儿孙们的孝敬和崇拜,使谭家成为梨园界少有的热气腾腾、温馨和睦的大家庭。
儿孙们怕他太累,除去守护的,都渐渐离去了。
迷朦中,他耳边又响起熟悉的紧锣密鼓、急管繁弦,响起震耳欲聋的喝彩声,赛马场上得得的马蹄声,鸽群清脆的哨子声,潭柘寺、戒台寺悠扬的晨钟暮鼓,还夹杂着慈禧老佛爷的夸奖声、大总管李莲英阴阳怪气的笑声……
谭鑫培的灵魂离开了肉体,在春天澄碧的晴空中飞升!
这一天是民国六年(1917年)3月20日。
一颗巨星陨落了!
丝竹断,锣鼓歇,各戏园暂停唱戏。
京城肃穆,梨园同悲。
接连好几天,数以千计的“谭迷”们拥向大外廊营谭宅吊唁,道路有时为之堵塞,哭泣声响彻南城。
灵柩停于家中二十一天,然后按照他生前的遗嘱,迁于戒台寺的松筠庵。
发葬之日,仪仗队伍连亘数里,童男童女衣着绸缎,车马用黑绒制成,孝衣孝服,白幡白花。
无论怎样评价他,都不能否定这样的事实:谭鑫培使京剧走向真正的成熟,他是京剧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