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伦于1991年加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1998年起担任香港证监会副主席。现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她是中国内地从香港聘请的首位高层官。
中国股市这些日子颇不平静。刚踏入21世纪,中央电视台播出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股市论",继而《证券市场周刊》"九问吴敬琏",再而厉以宁等5位重量级经济学家群起与吴辩论,你来我往,火药味十足。这边,经济学家的风波未平,那边,资深财经记者王安的《股爷您上坐---大话中国证券市场十年》,又搅得风一阵雨一阵。基金黑幕重重,阴风阵阵,B股忽上忽下,绿肥红瘦。中国没有股市不行,10年来股市一直往前走,脚步虽有点乱;法规总是在后面紧追着规范它。完善法律,加强监管,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今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年"。有人说,加强监管的一个信号,就是享有香港"铁娘子"之称的史美伦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在市场人士眼中,史美伦作风强硬,她曾拒绝给予怡和集团上市地位特别豁免,怡和只好改往新加坡上市。对史美伦的任命,显示出中央加强市场监管的决心,是对监控股票市场采取更严格措施的表现。
中国证监会曾聘任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梁定邦以及前副主席吴伟聪,那只是顾问名衔,而这次任命史美伦,却是首次委任非内地人士出任有正式官衔的职位,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委任港澳台专业人士为中央政府副部级官员。有境外媒体评述说,这是北京中央政府"用人制度的重大改革","令内地证券市场规范化进程加快,以迎接入世后国内外证券业更为激烈的竞争"。
史美伦在香港做过证监会副主席,她对股市的一句评述,一般说不会对香港股市有太大的影响,如今在内地不同了,她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对股市的一句言论,或许会掀起一阵波澜。她对此"很不习惯"。她说:"一般而言,市场上有要人说了话,大家都会注意到,但股市不应以个人讲话来背书。那是不正常的。如果这样,我以后就不敢发表言论了。"
在证券市场规范年,她北上任职,自言"肯定有压力"。她说:"还没上任,大家就把焦点放在我身上,真有点不习惯。其实,只是由于我是第一个香港人担任这样的职务,所以引人注目。应该明白,一个领导固然重要,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内地的改革方针很明确了,各方面都在努力面对市场的挑战。中国证监会的朋友做了大量的工作。就看去年一年,中国证监会在规范市场方面就制定了许多条例、条款,这相当不容易。"
她的行事作风,能否适应祖国内地的环境氛围呢她自信地说:"任何新环境都有一个适应期,内地证监会我有很多老朋友,在互相合作方面,应该没有问题。"可以说,史美伦在香港证券界的经历,对祖国内地这个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显得难能可贵,对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监管机构由此更容易赢得外界的信任和先进经验,投资者则能拥有一个更值得信赖的投资环境。
史美伦任职香港证监会副主席时年薪已达500万港元,被香港人戏称为"打工女皇"。如今上北京履新,她的工资待遇成了人们议论的一个谜,有说月薪仅3000元人民币,也有说她年薪500万。对此,她不愿意澄清,不作任何评论。她笑着坦诚地说:"待遇会很合理。"
梁定邦被戏称为"一元顾问",他在中国证监会的年薪是1元人民币。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4月宣布聘任梁定邦和吴伟聪时说,"香港给多少钱,我们就给多少。"于是,就有了史美伦年薪500万元的传言。
史美伦的先生姓查,按香港习惯,她的名字叫查史美伦,港人称她"查太"。她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的儿媳。查济民祖籍浙江海宁,是香港中国染厂主席、兴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名力集团主席。名力集团主要业务除了物业发展与投资、酒店经营、制造、贸易之外,还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移动及祖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即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持有股份。查济民曾于1997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不过,史美伦否认自己获委任供职中国证监会与其夫家有关。她说:"如果外间认为我在香港证监会工作了那么多年的情况下,仍要依靠家族的关系,那真是看漏了眼了。"
她去北京出任新职前,即去年年底放弃了美国护照,改持香港特区护照。
史美伦今年50岁,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1972年获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0年后,获美国加州圣达嘉娜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翌年在美国加州及美国联邦法院工作,1985年至1990年任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律师。她当律师,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商业法、公司法、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等。她的普通话、上海话、广州话和英语一样流利。
1991年起,她在香港证监会工作,先后任助理总监、高级总监、执行董事,1998年1月起任证监会副主席。在证监会,她掌管企业融资部。这融资部负责监察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职能,监管公众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及中资上市公司。她还负责监督证监会的机构传讯部、投资者教育组、人力资源及培训科的日常运作,直接掌管证监会的财务及行政事务,可以说是"一人之下",相当有权威。她的上司、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笑称,她是漫画中的"恶死管家婆"露丝。在证监会初期,她就代表香港证监会就有关H股公司在香港上市一事,与祖国内地官员磋商和联络。她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有过合作关系.早年高西庆在美国时,他俩即已相识,曾共事多年。1993年,首批H股赴港上市时,当时任中国证监会发行部主任的高西庆与史美伦再度建立合作关系。
"我先生十分支持我去北京任职,没有他的支持,恐怕我很难在京城履新。"她自称,这是她能出任京官的一个重要因素。
史美伦的先生是香港兴业董事查懋成。在美国求学时,他俩相识相恋,育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都在海外,一个已踏入社会,一个仍在读书。
去年底,史美伦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是身在北京的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沈对她说,中国证监会有意向她招手。用史美伦的话说,当时听了,竟"吓了一跳"。这是人生道路的一次抉择。在决定去与不去的整个过程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最后,她答应中国证监会主席,表示自己会服务两年。依据北京政府的要求,她需要迁居北京。家庭原本是人生最温暖的角落。她说:"我住北京,我先生会香港、北京两头飞。"她又说:"虽然家庭会有些不便和困难,但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参与内地金融市场改革,为国家服务,富有挑战性。"
离开工作了10年的香港证监会,史美伦寄语继任人说:"做一个监管人,最重要是不偏不倚,以身作则。"面对祖国内地错综复杂的人事和利益关系,面对与香港截然不同的办事作风,人们关注她能否适应新环境,她坦诚地说,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她要离开香港证监会了,主席沈联涛送她一幅以市集为景的油画,作为离任纪念品。有人说,送这幅画的寓意或许是不要忘记自由市场的可贵。沈联涛在回顾及展望证监会工作的时候说,2001年香港证监会最大的损失是少了副主席查史美伦。虽然香港证监会早前已就副主席一职公开招聘,但"至今仍未找到合适人选"。沈说:"查太对证监会和证券界的贡献很大,实在是业界的典范,不容易找到接班人。"
史美伦认为,市场监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参与上市公司的具体运作。她说,与内地做法不同的是,香港上市公司的审批权已下放给香港联合交易所,证监会不会干预某个上市公司的上市过程。
她认为,监管机构的人才需要从市场中来。他们了解市场的声音,明白市场的语言,知道这个市场怎么操作。只有这样,证券监管才不会被某一方面的利益控制。监管的基本职能是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正常的市场秩序是投资者信心的保证。要让人们有信心,就必须监管的秩序明确,监管的条例清楚,执行条例的手段要公开和公平。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与促进市场发展这两者中取得平衡。
她说:"对市场有效的监管,有赖于整个监管机制的动作和架构,尽管香港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制度不同,香港有些做法不能照搬到内地。"
史美伦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股市呢?
她说,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潜力很大,可做的事情很多,市场发展了这么些年,当中一段路走得很快,如今深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尤其在技术方面,没历史包袱,反有许多优势。内地市场监管的法律已经很多。法律虽多,但关键在于执行。
要加强股市透明度,她认为可从哪方面入手呢?
她说:"公司管制很重要,股市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上市公司,这是产品,产品的好坏将影响市场的质素,所以,上市公司管制不好,市场发展空间就有限。公司管制提高了管理阶层的管理意念。同时要进行的是对投资者的教育,尤其在新兴市场,对有关上市公司或有关股市的表现,投资者并不真正了解,跟风普遍。香港也有这类情况,美国亦然,年纳斯达克指数上升,就有很多人狂追,发展相当成熟的市场尚且如此,不用说新市场。
"美国上市公司每季度都有会计报表,中国大陆和香港仍用半年制报表,她是否觉得会计审计制度应该改善呢?
她说:"公司管制中会计审计很重要。去年美国证监会主席就以会计标准为改革研究的课题,美国成熟市场都觉得可以改良,何况香港和内地。现在的分歧是,美国很多监管者坚持要用美国的会计标准,欧亚国家都希望用国际会计标准。当然美国的标准较严谨,但要把所有标准都转为美国标准,时间和费用都不许可,所以国际上希望有个妥协,争论了几年仍没有结果。是不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现在还很难说,要上任后看一看。我对内地会计标准还不熟悉。香港和内地都仍是半年一次报表,希望可以慢慢改为季度。当然,目前还有阻力,很多上市公司提出异议,一是繁复,二是费用高。我们认为季度报表更为合理。去年的科技泡沫反映,6个月中发生的事太多了,对股价影响很大。现在还没有改革的时间表,我相信有这个期望。"
她又如何看待人们称她为香港证券界"铁娘子"呢?
她笑了笑,说:"让我受宠若惊,还未上任就有这头衔,很可怕。香港可没人这样称呼我。我可没那么强硬,我还是很温和的。"她说,或许这只是市场的一种期待而已。监管就是要坚持"四公"原则,市场的发展主要是让投资者有信心。信心哪里来总的说就是公平、公正、公开,然后才有公信。要做到公平、公正,就必须提高透明度,拒绝黑箱作业。良好公信的建立,不是一个监管部门所能做到的。它需要投资者、上市公司、市场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公信"。
她认为,没有投资信心,市场怎么会好上市公司再好,没有人来投资,没有交投量,就活不起来,就不是成功的市场。美国是个成功的市场,投资者很多,公司有优有劣,可投资者对市场有信心。他们知道股市有风险,有赚也有赔,但还是有信心把资金放到市场,因为那个市场有规律,有规矩,游戏规则很明白而且公开。上市公司在此上市,也表现出信心。监管要做的就是让大家对市场有信心,提供好的投资环境。
史美伦在香港主要负责处理公司财务问题,她将凭借其经验和知识,帮助中国证监会监督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财务,给中国大陆证券监管带来新风气。这种监督十分必要。中国近1100家上市公司中,不少公司几乎没有改变公司的财务披露政策。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近年越来越明显,在公司业绩没有什么改进的情况下,两大股市主要指数都上升近50%。不过,中国证监会的角色特别,她能否顶住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压力而施展才能,仍有待考验。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说,将聘请香港的金融专家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行长。这将是继史美伦之后又一位香港人到祖国内地担任政府高官。朱镕基接着说,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内地决定从海外香港留学生中,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吸引和利用人才,引进这些人才的重点,是那些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部门,比如说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层。
事实上,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香港有丰富的金融、证券、保险、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才,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这些人才都是内地所必需的,内地用高薪延揽香港和海外的财经人才,是富有远见的。正如朱镕基所言,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到内地担任副部级高官,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还会继续实行这个政策。
一句话,展开一道亮丽风景。世界一经打开,便收不起来了。
(摘自《共鸣》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