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杂感录(节选)

2001-11-10 09:32:00 来源:书摘 〔意〕莱奥帕尔迪著 祝本雄译 我有话说

作者是19世纪意大利最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底蕴和深邃的哲理意境。
  
  人没有希望是绝对不能生活的,如同没有自爱。失望本身包含有希望,这不仅仅是因为一种希望,一种愿望总是存留在心灵的深处,直接地,或几乎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对抗成为失望的内容,而且因为它本身产生于希望,并且由下列各种情形的希望所维系:或者通过不再希望也不再有什么愿望而不那么痛苦,也许也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某些享受;或者更自由,更洒脱,自己主宰自己,欲挟其才而动,身无何物要丢失,感觉分外安全;甚至在未来生活中的任何情形下感觉完全的安全,或者赢得某些其他好处;或者最终,假令失望是极端的和全面的,也即覆盖其整个生命,是对幸运和本身做出的一种报复,是享受焦虑本身,享受失望本身,享受内心生活,享受由失望所激发的强烈的感情冲动。失望所引起的喜悦是尽人皆知的,当一个人放弃对其他所有东西的企盼和愿望时,却从不放弃失望的喜悦。总之,失望本身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是不会继续存在的,人在没有希望时是不会失望的。事实上,老年人的失意是较为软弱和不那么强烈的,因为他饱经风霜,经历过各种失意的考验,对人对事已很少怀抱希望;相反,年轻人的希望是最强烈、最全面、最敏感、也最令人生畏的,因为年轻人热情洋溢而缺乏经验,因而满怀希望,因而登峰造极地野蛮地享受失望本身。
  
  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可能的至福,是当他心气平和地生活在他自己的状态里,而对更加美好的未来怀抱着宁静的肯定的希望,相信会比现在生活在其中的状态更好,不会因抱定享受这种想象中的美妙绝伦的未来而心绪烦躁,坐卧不安,为之干扰。这种超凡入圣的境界我在十六七岁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间断地体验过,我发现当时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心无旁骛,对美好的未来怀着肯定而平静的希望,我再也体验不出这种心境了,因为这种希望仅仅使人对现状感到快乐,假若不是发生在那种年纪的一位不谙世事的青年身上的话,希望是本不会发生的。
  
  捞取盛名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不遗余力地让世人相信,他已是誉满天下。拉布吕耶尔拉布吕耶尔1645~1696,法国写讽刺作品的道德学家。以及类似的例子足以佐证这一论断,对他来说,借助因一本杰出的著作而获得并确立了的美名来使一本平庸之作流传千古,是更便捷的事。
  
  最野蛮人的任何一个世纪,也从不被认为是野蛮的世纪,甚至,没有一个世纪从不被认为是世纪中的最繁荣鼎盛的世纪,是人类精神和社会的最完美的时代。因此,我们不能相信我们自己对我们时代的判断,不要看重当前的评价,重要的是事实本身。因此,我们将评判委留给后世子孙,假若后世子孙是那种能够给我们以正确的评价的话。
  
  在人们的记忆中,过去比现在更加美好,正如未来,在人们的想象中,比现在要好得多。原因何在呢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惟一的现在有其真实具体的形态,是真实的惟一的体现;凡真实的,皆是丑陋的。
  
  儿童们在虚无中找到一切,大人们在一切中找到虚无。
  
  在遭受任何一种不幸所引起的任何痛苦之后,人们仍可以颐养歇息,除了后悔之外。人若事事后悔不已,心既得不到休息,也没有安宁,因为这是在一切不幸中最大的最辛酸的,如同我在其他沉思警语中讲过的。
  
  社会上极稀罕之事,是真正能容忍之人。
  
  幸福并非其他,乃是对自己的存在和自己存在的方式的一种满足,是对自己的状态,无论其状态为何,也许是最卑微的状态的一份自喜,一份在身心的爱。现在从这种惟一的定义出发,人们可以理解,幸福乃是一种爱自己胜于任何东西的本质中的不可能的自然性。就其本性来说,所有的人,惟一能感受到的是幸福,一种不可能停顿的没有极限的自爱是不能同愉悦和自喜相兼容的。一个人无论怎样感到享有物质好处,他总是希望获得一种更大的实惠,因为其自爱永不会停顿,还因为这种实惠,无论怎样大,总是有限的,而其自爱是没有止境的。无论您的状态是多么的可爱,您爱您自己总是胜于爱状态本身。因此,您仍希望一种更好的状态。您将永不高兴,永远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对您的存在的方式从不会全身心地去爱,也不会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因而您将不是,也不可能是幸福的,无论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在另一个世界上。
  
  荣耀本是虚无而转瞬即逝的,然而人们却总是为其所累,这不仅是因为荣耀取决于幸运,不仅这种荣耀只赏光给极少数学者和深谙事理的人,不仅它因一丁点偶然变故即被阻止,惨遭扼杀,而常常归属于本不该应得之人……而且孜孜以求并获致它的本身,即是失掉它的原因。这些旷世稀才,以其著作给人类精神以推动,使其取得明显的进步,在经过若干时日后,在舆论中,在事实上,他们比那些才气远不及他们的人们要逊色得多,这些人利用他们的光彩,将人类灵魂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推进到他们不能带到的那个高度。这样,那些为他们获致荣光的著作导致了人们对他们的淡忘。
  
  人的伟大志向(野心),是当人是幼稚的时候,好像是成熟的,当人是成熟的时候,又好像是幼稚的。
  
  自然在说话时,从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但惟有自然才是伟大的,是伟大之源泉。因此,凡世间之物,要么接近十全十美,要么就是十全十美,按照我们认识事物的抽象方法,便不是伟大的。你在一切事物中均可看到这一点:在天才的杰作里,在诗歌或艺术品中,在行为中,在性格中,在风俗里,在民众间,在政府里……十全十美的人从不伟大,伟大的人从不是十全十美的。英雄主义和完美无缺是互为矛盾的。每一位英雄都不是白璧无瑕的。古代的英雄是那样现代人中尚无英雄出现,古代的诗人也是那样描绘他们的,他们理想中的英雄性格也是如此;和维吉尔、塔索等相反,他们的英雄愈是不那么完美,就愈是高大,他们的诗篇也是如此。
  
  人们振振有词地说,在世界上表演着一台戏,所有的人都在这台戏中担任一个角色。然而,作为自然的人却不是这样,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不是表演给观众和周围的人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的。
  
  除了恶习,我们丧失了全部自然的东西。确实,这些恶习中的许多是非自然的,许多恶习变得更坏,有增无减。然而,许多仍将是原始的,但不管怎样,没有一个原始的恶习没有保留下来。恶习愈是恶劣,就愈不符合道德规范,就和自然赋予我们的其他品质愈不相符。
  
  (选自《道德小品》,西安出版社出版,定价:5.00元。社址:西安市长安北路34号,邮编:71006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