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帝”的眉批

2001-11-10 09:32:00 来源:书摘 凸凹 我有话说

我是一个有强烈阅读嗜好的人。
  
  我感到,阅读的快乐或许就是我的第一快乐。为什么用“或许”这两个字呢?因为在物质至上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感觉多少有些奢侈。同时,跟真正的学问家相比,我辈的读书快乐只能算是一种小快乐,过分夸耀,便显得浅薄,至少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但反复比较之后,除了读书的快乐之外,我还真不知自己还有什么别的快乐——对于金钱,我从小过简朴的生活已成了习惯,花销极小,并没有感到金钱的压迫;所以,也就没有过于强烈的需要。对于地位,我出生于贫寒之家,父母从来不灌输在社会上的进身之道,总是叮嘱到,只要不愁吃喝,便不要自讨烦恼。因为这个世界是强梁的世界,我等弱无支撑的小民,不要不自量力地去争持;一旦争持,便会受到伤害。至于女人,我等造化不够,好女人不会跟你,荆钗布衣、柴米油盐,跟你生一个不傻不奸、不聪不慧的儿子,能给你延续来世足矣。因为父亲是个农民,农民很讲来世,如果我不落实他给我的薪火相传的秘诏,作为他生前钦封的“大孝子”,我会惭愧不安。而这个任务我也完成了,男女之事,便也不去想它了。
  
  由于许多事情我不会去做了,人生就有了许多空白,怎么填补呢?便只有读书。所以,读书之乐,其实是我惟一的快乐了。之所以不能理直气壮地说出来,盖因所得太少,怕被人误称大雅的缘故。
  
  但我的读书生活,是虔诚的:每拿到一本值得读的书,都怀着一种崇拜的心理,仔细研读,生怕把书中的要义错过了。日子久了,就生出了习惯,即一种沉浸其中的习惯。能沉浸其中,便是一种痴迷,一旦痴迷,就有乐趣。所以,我的读书之乐是真快乐,没有附庸风雅的虚伪。
  
  我曾跟友人说过,我从阅读中得到的快乐比从写作中得到的快乐要大得多,所以我更喜欢阅读。这跟人性中的懒惰习性有关:种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品尝果实却是唾手可得的享受;只要你的胃口好,万千美味中的每一味,都会给你一丝快感。有人说,无节制的阅读会荒废事功,这或许有道理。但人们追求事功的目的是什么?也无非是在价值实现之后所得到的人生快意而已。而阅读本身也得到了心灵的抚慰,从生命快乐的层面来说,作用是一样的。在外在的世界中,正如曾文正公所说,事功是“半由天命,半由人力”的事情,在“天命”不授的时候,要保持人性的贞纯、人格的独立和生命的高贵,假阅读以自守,正是“抵抗”物质主义侵蚀人性的可选之途。
  
  其实,读书生活正如水一样,平静地流淌着,平日并不让人感到它特别地有价值——但染以污浊的时候,便想到它可以洗涤;口干舌燥之时,便想到它可以疗渴。“无用”之处,正是它的价值所在。读书人所氤氲的书香,正是人性的土壤,无声无形地涵养着真善美的质子,也淘洗着恶的泥沙。
  
  我之读书,总想读出自己的心得,总想读出人性的含量,所以,对于所谓的“名著”,我总是读了又读,以期在年龄的自然增长和阅历的自然丰富的前提之下,得到精神的“自新”,以得到更大的受用。因为人生有涯,知也无涯,能得到深刻而丰富的人生体验,惟有读书。读书可以增加人生的时空,把一辈子活成几辈子,以有限的生命成本,获得无限的生命历程。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有强烈阅读嗜好的人,既不是欺人,更不是自欺,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状态。亦就是说,读书之于我,已远离功利的获取,而是生活本身——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我之所说阅读比写作让我更感到快乐,是实话,而非矫情。
  
  阅读之后,当然会有些个人的感受,作为眉批写在册页的空白之处,得闲把玩一下,竟尚有可供咀嚼的货色,便感到:书有大恩,它不欺有心之人。所以,如果说书籍是上帝对人类的精神之赐,读书人的阅读心得便是上帝假读者之手写下的眉批,是永恒精神的延续;便不敢私昧,恭恭敬敬地抄下来,传呈到世间中去。所以,阅读者变成思想者,再变成写作者,是一个很自然的精神流变过程。
  
  我要说的还有一点,便是为什么要研读“名著”?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状态、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不费虚工,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不是一句消极的话,而是告诉我们,所谓“名著新读”,便是不断摆脱历史的“催眠”作用,从“定评”中读出原生态的人性内涵,为现世生活找到新的精神昭示,让人活得不仅现代,而且纯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