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撩开“翁氏藏书”的面纱

2002-03-10 09:32:00 来源:书摘 赵兰英 我有话说

“翁氏藏书”——一个由一个家族六代保存的私人藏书,在海外飘泊半个多世纪,上海图书馆出资450万美元购回。
  
  

常熟“翁氏藏书”:清末九大藏书之一

  
  江苏古城常熟,文化底蕴厚重,名人辈出。自元代起,这里藏书家代有人出,藏书楼错落成群。元代虞子贤的佳趣楼、明代杨仪的万巷楼、赵琦美的脉望馆、钱谦益的绛云楼、毛晋的汲古阁、清代叶树廉的朴学斋、钱曾的述古堂、陈揆的稽瑞楼等等,都是文化人望颈的地方。“翁氏藏书”就诞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所谓“翁氏藏书”是指常熟翁氏家族延续了六代的藏书。
  
  翁心存(1791—1862)——“翁氏藏书”始祖。翁心存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已来到当地的一些藏书楼校勘书籍。好学的他却借藏家之书之多,才学渐长,对版本、校勘、鉴赏等都很精通。翁心存后来做到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年间,翁心存入值弘德殿,授读同治帝。他的显赫地位、过人才学,为其藏书提供了很大方便。道光年间,社会动荡,藏书家的传世珍藏多有散出,翁心存乘机出价收之藏之。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书(1810—1865)、翁同爵(1814—1877)、翁同龢(1830—1904)。翁心存死后,藏书多传给了长子翁同书。长兄如父,翁同书长幼弟翁同龢20岁,两人关系甚密,情同手足。翁同书死后,将全部藏书传给了翁同龢。翁同龢是翁氏家族中最有社会名望的人。翁同龢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并且是同治帝、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喜好藏书,对先父的藏书更爱不释手,常常信手翻阅、鉴赏。对于购之的称心典籍,翁同龢在日记中多有记载。翻读中华书局出版的《翁同龢日记》,可得不少这样的文字。清末民初,中国有九大藏书家,翁同龢是其中之一。
  
  1904年7月4日,翁同龢逝世。从此,“翁氏藏书”几乎销声匿迹,无人知其下落,以致有些著名版本学家发出翁氏藏书“今皆无尺牍片纸矣”的悲叹。
  
  其实不然,“翁氏藏书”由其后人收藏,只不过秘不示人。20世纪初,“翁氏藏书”传到翁同龢曾孙翁之廉手中。翁之廉曾居住天津,考虑北方天气干燥,易于保藏,便将一部分精品转移到天津,余仍藏于常熟翁氏故居采衣堂中。翁之廉无后,便将弟弟翁之熹之子翁万戈过继为子。1919年,翁之廉过世,藏于天津的这批精品,便传到了翁万戈先生手中。40年代,为防战乱,翁万戈将这批书带到了美国。而留存常熟的藏书,则由翁万戈的亲生父亲翁之熹于1950年捐给了北京图书馆,计2413册,这批书,主要是明清抄本和刻本,也有宋刻本和金元刻本,但不多。
  
  
流散在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古籍善本收藏

  
  1985年,“翁氏藏书”突然出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善本书展”上,即引起学术界、文物界的震动。其时,中国著名学者傅熹年、启功先生正在美国,看到展品惊喜万分。他们找到翁万戈先生,这才知道翁万戈先生系翁同龢的第五代世孙,“翁氏藏书”于40年代被其携至美国。回国后,傅熹年先生将抄录的“翁氏藏书”目录复印给一些国内知名版本专家看,由此,学者们断定:“翁氏藏书”是已知海外惟一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私家藏书,也是目前所知清代以来流存海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古籍善本收藏。
  
  “翁氏藏书”,计有80种、542册:分别为宋代刻本11种、元代刻本4种、明代刻本12种、清代刻本26种、名家抄本、稿本27种。这里简介几种被学术界认定为国宝文物的宋代刻本:
  
  ——《集韵》10卷,南宋初明州刻本。1865年为翁同龢购藏。清康雍以来,280年中,人们不知此书下落。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等在看到此书的清抄本后,就推崇备至。此刻本是在清代学者中有重名的孤本秘笈,也是清代通行诸本的祖本。
  
  ——《邵子观物内篇》6卷,附《渔樵问对》一卷,南宋福建建宁刻本。同治初年由翁同龢所收,为传世仅存的孤本。
  
  ——《长短经》9卷,南宋初年杭州净戒院刻本。此书为清《四库全书》所据底本。和《集韵》一样,属最高品位的宋代孤本。
  
  ——《丁卯集》2卷,南宋后期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刊唐诗丛集之一,俗称“书棚本”。此书雕镌精整,版式秀美,是宋刊本中的名品。经明清项子协、季振宜、陈揆等人的递藏,最后归翁同龢,隐秘150余年,世人不知其存否。
  
  ——《新刊嵩山居士文全集》42卷,宋乾道4年蜀刻本。蜀刻本在宋刊本中为稀品。据知,南宋蜀刻文集仅此与《盘州文集》、《鹤山大全集》3种,而《新刊嵩山居士文全集》为最早。此本为翁同龢收藏后,也是150余年秘不示人,无人知其是否存世。
  
  除此,“翁氏藏书”中的宋本《汉书》存78卷,宋本《首楞严经》全10卷、宋本《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全25卷、元本《南史》全80卷、元本《隋书》全85卷、元本《汲?周书》全10卷等,都是难得的善本。
  
  
450万美元重金购回

  
  2000年4月28日上午,一项隆重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交接仪式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散失海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善本古书——“翁氏藏书”,回到祖国,被保存于上海图书馆内。远在美国的翁万戈先生没有出席这一盛事,但发来了他的传真件。他说:“现在是我向上海市致敬的时候。我原籍常熟,而生在上海,所以对这件事感到莫大的庆幸。我在这好似天涯海角一样的美国东北山林间,梦想已经告别的家藏古籍,免不了断续的怀念,但更为它们重返祖国,有说不出的无限欣慰。”
  
  翁万戈先生1918年出生于上海,但小学和初中是在天津读的。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燕京大学,因喜欢建筑放弃了,后来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工程系。1938年,翁万戈赴美读书,获得普渡大学机电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还是放弃了所学专业,进入威思廉辛大学改学油画,自此一生从事绘画、摄影工作。1986年,翁万戈先生退休了,便专心致志整理家乘和先高祖所传古籍手札。1997年春天,翁万戈悄悄地来到北京,参观嘉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随后又来到上海,参观新建的上海图书馆。2000年2月,翁万戈与妻子决定将这批重要文化遗产带回祖国,为它寻找一个理想的久居之地。
  
  在此以前,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已与翁先生谈妥:这批遗产参加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允许拍卖给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消息传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争取“翁氏藏书”回归祖国的最好机会。但又担心,如果没有足够经济实力,这批遗产又有可能复出国门。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周一良、启功、王世襄、朱家、宿白、金?及、谢辰生、冀淑英、傅熹年等12位著名学者联名写信给中央有关单位和领导,希望国家能够在公开拍卖前“慨拨帑金,设法购回。”与此同时,上海方面也积极与翁先生进行商谈。2月27日,上海图书馆与翁万戈先生达成协议,不通过拍卖,以协商转让的方式将这批珍本入藏上海图书馆。同时将价格从原来的550万美元降至450万美元,也不需支付百分之十的拍卖佣金。
  
  4月12日,上海方面一行10人到达北京,专以护送“翁氏藏书”至上海。所有“翁氏藏书”被分装在7个大箱子中,由2辆面包车送往北京火车站,装至13次列车硬卧车厢。嘉德公司2名工作人员也随同护送。这节车厢由持枪乘警护卫。4月13日上午10时15分,火车顺利到达上海,11时运抵上海图书馆善本书库。4月28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图书馆、中国嘉德拍卖公司联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常熟翁氏藏书’转让入藏仪式”。至此,学术文物界瞩目的“翁氏藏书”终于从海外回到祖国。
  
  (摘自《焦点》2001年第9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