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贝尔凯维奇,女,1951年生于德国,1982年发表处女作。1992年出版的《黑白天使》引起强烈反响,使她进入德国当代作家的行列。小说描写一个天真淳朴的少年受纳粹法西斯的教育的蒙蔽,在二战中既是罪人,又是受害者。小说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译本,译者为马文韬,此文据中译本缩写。
德国的男孩子决不哭泣?就是屁股被打得疼痛难忍,也会笔直地坐在硬椅子上。父亲大发雷霆,永远别再和那个叫拉赫勒的小姑娘见面,不断地抽打赖因霍尔德,母亲玛格达过来挡在中间,父亲便打母亲。母亲哭了,女人可以哭泣!
父亲叫海因里希·菲舍尔。海因里希出生在黑森州一个没有土地的穷苦庄户人家,小学毕业后曾想当歌手,因为没有钱,只得去学习从事社会救济工作。18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2岁返回地方,在县城救济所担任文书。
母亲玛格达还哭着,父亲用力打开门走了。父亲去赴“歌筵”,母亲哭泣、呻吟、蜷缩着身子。——要出什么事了!邻居波尔斯特太太和措普太太进来牢牢地抓着玛格达,并开始祷告。母亲喊着叫道,赖因霍尔德,快去叫你爸爸回来。
父亲呼哧呼哧地喘着气,三步并作两步地疾速往回走。母亲玛格达躺在床上,瘦得变了模样,身旁躺着一个新生儿。母亲说,你的儿子赫尔穆特,并把孩子抱给海因里希。
海因里希当上了县督察员。他的工资不够维持一家的生活,工厂闹罢工,电灯也不亮了,街头巷尾坐卧着身穿军服缺胳膊少腿的乞丐,在德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民的最穷的儿子也是最忠实的儿子。
赖因霍尔德当上了教堂弥撒的侍童。他父亲也于1932年12月12日参加了冲锋队。
赖因霍尔德陪父亲去会堂听元首演讲。听众像在教堂里,他们的眼神像在祈祷?元首讲得很感人,海因里希说,他讲的正是大家关心的紧迫问题。
随后的一个礼拜天,玛格达带着赖因霍尔德和他的小弟弟去约翰内斯教堂。年老的牧师开始传道:征兆业已出现,撒旦已在我们中间,他违背上帝企图建立他的帝国作最后的挣扎,要动摇上天的力量,让权力秩序陷于混乱。在回家的路上小弟弟问道:天使是白色的吗?是的,玛格达说,白洁,神圣。赖因霍尔德不由得想起了久未见面的犹太小姑娘拉赫勒。
在1933年4月30日元首生日这一天,赖因霍尔德进入实科中学,同时加入德国少年队,他的组长叫汉诺·封·沃尔夫斯贝格。赖因霍尔德14岁时,海因里希带他去拜罗伊特。他要让他的儿子看看理查德·瓦格纳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地方。
赖因霍尔德担任少年队分队长,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少年队的工作。280名少年队的男孩经常集合在山羊山上举行升旗仪式,他们点燃篝火,汉诺将旗升起。他站在旗杆旁说:旗帜是我们这个集体的象征。我们是肩负重任的大西洋人,要在这里重建我们的帝国。谁在旗帜面前不能笔挺站立,谁就别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仪式结束后,他们心中还充满着那些高尚的思想。从此,赖因霍尔德再没时间做弥撒侍童,没时间去教堂了。
一个礼拜日的晚上,赖因霍尔德到汉诺家聊天,他们谈了很多,当赖因霍尔德讲起他的父亲时,汉诺说:父亲们是不会永生的。如果一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