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教授,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从事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1990年9月进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就是“信息与信用”。信用问题是社会交换的基本条件。我们都知道,社会作为一个组织,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交换,而交换要进行,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信任,如果互相不信任的话,交换就无法进行了。这种信任又与单个人的信用有关系,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别人就不会信任他。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处在某种信用的关系当中,比如说父母跟子女之间的关系,小时候我们没有自理能力,父母养活我们,到他们老的时候,我们就要偿还债务,所以说父母是我们的债权人,我们则是债务人。所谓“不肖子”,指的就是不讲信用的儿女。
在商业社会中信用更是无所不在,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商业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水准在下降,而那种传统的乡村古老社会中人们可能更诚实、更可信一些。我想引用一段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说的话,这段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说,在所有的民族当中,荷兰这个最商业化的民族也是最守信用的,英国人要比荷兰人差一些,但是比苏格兰人要好得多,这种差别并不能归结为民族之间特征的差异,不能由此而作结论说英国人都比苏格兰人守信,真正的原因在于自私。当人们之间的交往很少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通过欺骗来获得某种东西,因为通过欺骗得到的东西比他们由此受到的损害要多。所以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商业社会也有可能是一个最注重诚信的社会,而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那样。今天看来也大致是这样,越是商业发达的民族,社会的信任度就越高,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信用有很多种定义。所谓的信用,就是一种被有限接受的交换中介。信用经常被拿来跟货币相比,货币代表国家的信用,而国家的信用是无条件被接受的,没有任何一个销售商会拒绝接受货币。如果国家处于特殊情况下,比如说发生战争的时候,大家往往不愿意接受国家发行的货币,而是其他的币种,这时候国家的信用就发生问题了。
我们今天要讲的信用,主要是指个人的信用,这个信用有同货币的特点,那就是它是一个交换的中介。信用本身就是由于交换才存在的,没有交换就无所谓信用了。买东西的时候用信用卡,我们就说商店给我们提供了信用,实际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信用是买东西的人提供的,商家是信用的接受者。它和我们一般所说的信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当人们使用信用的时候,交换并没有结束,必须是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信用被收回来,就是到商店里真正付了钱,交换过程才算结束了。所以,信用的发出到收回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这中间可能会出问题,对于商家来说这就是一种风险。
一个买者和卖者之间互换劳动的时候,如果用信用来衡量的话,买者的信用被他支付了,物有所值了,可是对于卖方来说,他是不是应该接受买者的信用,是不是要把劳务或者产品交给买者,然后承担一定的风险,期待着未来的某一时间产品的价值真正实现。这时候,原来的买者就成了债务人(debtor),原来的卖主就成了债权人(creditor),当债务人付清他的债务之后,这笔交易才算真正完成了。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狭隘的概念中,一个人有没有信用就是指他有没有那种支付别人愿意接受的货币的能力。
有一个问题:小时候我们最需要父母,那时候我们不能报答他们,到父母老的时候,从物质上看我们最不需要他们,这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履行和约呢?我们知道,在借贷关系中人们之所以履行和约,是因为道德关系的约束。而在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中,约束我们对父母好的就是我们的子女,只有现在我们对长辈好,将来子女才会关心我们。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建立起信用呢?有的人天生就比较守信用,但是我们不能由此把所有人的信用归结为他们的本性,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法解释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中国现在的信用水准非常低,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就比较善于欺诈呢?显然不是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既能解释国内经济的发展,又能说明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我给大家讲讲豆腐房的故事,村里有一个农民是卖豆腐的,有很多村民到他那去买豆腐吃,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赊的,先记在账上,其性质和现在的信用卡差不多,每一个月或者每半年结一次账。这实际上就是信用问题在农村中的典型。
在这个例子中,豆腐房的老板应不应该接受农民的信用呢?如果他接受农民的信用,农夫就可以吃到豆腐了,他也有钱赚了,问题是农夫究竟会不会兑现这个信用呢。我们来帮他算一笔账吧。如果农民来送还信用的话,豆腐房的老板就能获得一个单位的收益,农民也会得到一个单位的收益;假如农夫不肯兑现信用,老板就亏了一个单位,而农民则赚了一个单位;如果老板不接受信用,不现场付钱就不卖豆腐,两者之间的交易就无法进行了,双方的获益都为零。显然,第一种情况是最好的,但是关键要看农民是否会守信用:如果豆腐房老板相信农民一定会送还欠的钱,那他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