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风自在翻

2002-11-10 09:32:00 来源:书摘 文京 我有话说

考古也是考今

  
  也许是世纪之交的缘故吧,今年各出版社陆续推出多种考古大发现的书。
  
  历史学家庞朴说:“我们想知道一个东西的性质和未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知道它的过去。考古和我们非常近,尽管时间上和我们相隔几千年几万年,但是它可以直接帮助你把握现实,预知未来。”
  
  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推出的《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1990-1999年》(李文儒主编 文物出版社),皇皇两巨册,收入了20世纪90年代的100项考古新发现。90年代是中国考古大发现也是中国考古学大发展的年代,考古工作者逐渐告别“锄头考古学”,逐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田野发掘,地上钻探,空中遥感,陆地考察,水下探寻。更重要的是,在这10年间,由于考古发现,中国的文明被解释得更清楚、更确凿了,而且考古与大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特别是90年代的下半叶还逐渐形成考古热潮。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中华文化的脉络更加清晰起来,特别是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玉蟾岩遗址的发现为新、旧石器时代的生活面貌、 社会情状提供了大量佐证,而三门峡虢季墓、绍兴印山越国王陵、阳陵南区从葬坑、济南洛庄汉墓、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等的发现,又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惊叹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璀灿。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许 虹 范大鹏主编)则是精选了20年来32次考古新发现并加以阐述,除了对90年代的大发现进行精选,还对80年代的一些发现着墨甚多,例如四川三星堆遗址等,此外该书还对中国航空遥感考古和水下考古的发现进行了描述。这也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继《中国考古大发现》(上下集)、《剑桥插图考古史》、《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之后的又一部考古学方面的精心之作。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一书中,涉及大发现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百项之中占了17项,河南可谓是考古、文物大省,河南的考古发现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适时推出了《启封中原文明—20世纪河南考古大发现》(河南人民出版社),从河南数以千计的考古发掘项目中遴选出了50处进行记载和评述,是一种专家写给大众看的具有普适沟通性的好书。
  
  
女人与花

  
  平日里,很喜欢听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觉得确实描绘了一种很高境界的情感状态。也曾听说她是一个才女。但未曾深入地了解她,只是在那个一度曾蹿红的《人间四月天》中见到她演的张幼仪,由于没时间,只看过几眼,印象不深。但她新出的这本《一个人的KTV》却着实让人耳目一新,文字钟灵毓秀又淡泊自处,不事张扬和夸饰的那种。她写她的祖父—一位老将军:“而这种耿介几近可爱的个性,也会表现在一些不那么恰当的场合。只要是任何婚丧喜庆要找他致词,他一定可以跟民族大义扯上关系。我常常觉得,那一对对的新人一定搞不懂他们两个人结婚跟国家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就像我每一次去大陆拍戏,离家前跟他辞行,他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叮咛:‘这一趟你去大陆,是身负重任,两岸的和平就全靠你了!’听罢我总要尴尬地跟祖母扮个鬼脸。”
  
  这让人不由地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同样是老军人的石光荣来。这篇《今年桂花不飘香》比许多假模假式的散文家写得好,可选入中学课本。
  
  女性美术评论家蔡雯有本书,书名起得好,曰《不再有好女孩》,一看脑中顿时出现若干个场景。事实上,只有“坏”女孩的文字才好看,“坏”女孩的艺术方足观。从《林黛玉的短信息》?画眉著(新华出版社)一书中照片的面相上看,画眉像好女孩,用她自己的话说“睡足了觉并且打扮得体并且心情颇佳时,是具有可看性的。”但文字却有着邪邪的快意,读之顺畅,画眉有通达之气,表面小女儿情态,文字的骨子里却是嬉笑怒骂,只是简单看来是伶牙俐齿,嬉皮笑脸而已。画眉的文气迷离、绮曼、时尚、俏丽、妖气,也不缺少幽怨,文笔还挺筋道,对于生活、流行和情感,她有主张、有观念,有时还用放浪形骸的语句吓你一下。只是有些东西再想想方下笔,会更聚气更到位更挺括。
  
  如果套用郑板桥画竹三境之说来形容王小慧拍摄的花朵,那就是“眼中之花”、“心中之花”和“镜头中之花”有着既同且异的关系。她凭借内心最初的冲动和喜悦去拍摄花朵的,她首先感动于花朵的具体形象而逐渐进入花的斑斓世界,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又没有失去生命本真的直觉,她是循着内心的“生命流”、秉着怜惜之心去观照那些花们,在她的作品中,我们除了看见花的奇美,更看见了王小慧的悲悯和怜爱之心。王小慧说:“就像我用人体来表现人的情感、人际关系那样,我用花来表现一种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流动,生命的脆弱与易逝,生命的循环往复。所以我不仅拍它们的蓓蕾,拍它们的盛放,也拍它们的凋零,甚至拍它们的干枯、它们的腐烂,还拍它们的干枯后又重新绽放出的新的种子……。”
  
  
哲学本通心

  
  叶秀山先生的文章是有“通人”气象的,他涉笔成“哲”,似乎无所不写,在这本新出版的《中西智慧的贯通—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纯粹哲学丛书”之一,江苏人民出版社)中,他除了写作他的本行哲学文章之外,他还写“诗言志”,写书法艺术、写台北故宫博物院、写梅兰芳和京剧、写“诚”、写屈原的死等等,从目录上看似乎颇为博杂,实际上有极为内在的线索联系,因为万物之中有哲理,诸学之间蕴哲学。叶先生说:“我们知道,哲学是一门‘活’的学问,它追问‘生活’、‘生命’中最深层的问题,而并不给出‘现成’的、一劳永逸的答案。如果说哲学有什么‘永恒’的话,或许可以说,哲学就是‘永恒’地‘提问题’。”以这种“活”的哲学观来看中西方的哲学比较,他说:“读着读着,我渐渐地觉得,‘学’无论中西,都是‘通’的。……‘哲学’原本是‘通学’。就是说,‘哲学’的‘道理’,到哪里都能‘走’得‘通’,只要你的哲学道理不是胡来的,那么,它就不会‘碰壁’,任你‘铜墙铁壁’也挡不住它。那么,中西的哲学为什么反倒不能互相 ‘通’过去﹖”他认为无论中西哲学典籍,既非“六经注我”,也非“我注六经”,该“让文本自己说话”。叶秀山的文章读起来,哲思畅快,词锋锐利,甚是清爽。
  
  高新民和储昭华主编的《心灵哲学》(商务印书馆),则是另外一种风景。心灵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哲学分支学科,它上可溯源到原始思维;同时又是50年来的边缘学科产物。在国际范围心灵哲学有着十分卓著的研究成果,同时仍有着更加广阔的探索空间,本书集纳国外的优秀的心灵哲学论文,用最近研究较多、属前沿和焦点的九大问题来分类,如心身问题、感受性质、意识、思想的语言与心理表征、意向性与心理内容理论、他心问题、行动哲学等,是国内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的一本参考译著。
  
  
美丽赤裸裸

  
  人体艺术真正从外国引进来,巩怕也只有100年的历史?历史上的春宫图和压箱底的,由于遮遮掩掩的,不算?,刘海粟大概是最早起用人体模特的中国美术院校的校长。
  
  100年来,围绕人体曾发生许多事情,有人疯了,有人自杀过,有人遭打(如潘张玉良),有人赔过官司,有人蹲过监狱,文革十年,也曾一度沉寂,一蹶不振过,后来还是一则毛主席语录成为对人体艺术的最高指示:“男女老少裸体模特(model)为绘画、雕塑所必须。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反对是不妥的。”
  
  观念已经在悄悄的变化,十几年前书肆报摊上尽是些翻拍的老外的人体图集,而今天更多的则是以艺术为名或不以艺术为名的中国人自己的人体摄影,而且越来越坦率和直面。当然,参差不齐、良莠并存是肯定的,粗俗高雅、含蓄直接也是共生共荣,不论怎么着,都是最被关注的出版物之一。
  
  尽管对于人体人们已经采取越来越正常越来越宽宥的态度,但那些人体模特仍被视为很有胆量的人,而其中敢以真名实姓裸裎于人的更是凤毛麟角,更是最勇敢的人,汤加丽就是其中之一,《汤加丽人体艺术写真》(张旭龙摄 人民美术出版社)是近年来最具原创性较为完美的集子,汤加丽在前言中写道:“要是说拍摄人体写真需要十足的勇气,那么下决心出版这样一本集子,那真就是需千倍万倍的胆量和勇气,无怪乎有朋友开玩笑,说我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人”。凭借汤加丽的舞蹈演员和影视演员的身材和功底,加之张旭龙的专业感极强的摄影之功,使这本册子可能成为中国人体摄影史上的传世之作。
  
  引进版的人体摄影集也有可圈可点的,《雕塑家的人体模特儿》([意大利]克劳迪奥·亚历山德里摄 吉林美术出版社)是一册黑白影像的人体汇编,有一种单纯的自然的力量在里边,波拉·阿尔姆克派斯特为这本书写道:“第一眼看上去,这本书只是一本很好的作品集,与其它众多的人体摄影没有什么不同。再看下去,你就会感到奇怪了。这些裸体女性的照片既不太适合悬挂,也不能使其他女性鼓起减肥或美容的勇气,亦不能引诱男性产生某种低等的念头”。她们都是一些普通人,而且大都第一次上镜头,她们的身体有胖有瘦,年龄有老有少,她们的眼神和身体语言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她们往往通过照片才发现了自己身上潜在的美。所以,这本册子还具有社会学般记录的意义。
  
  人体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苏东坡语),其中的奥妙和诱惑是那么丰富而复杂,对于摄影、绘画等艺术而言,她们才更是永恒的题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