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4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断言:
我深信,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这是一门我们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向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癌症等,而在于人类本身。因为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适当的方法来防止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
21世纪已经到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荣格惊人的预见性。仅以中国为例,种种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了。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高兴地看到祖国的进程日新月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神经、心理等方面的疾病给中国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我们正在为庞大的医药费用支出头痛,但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让人目瞪口呆——心理疾病在我们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已经位居首位。
现在,人们又重新把自己定位为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小小的“零件”。为了生存,为了不被高速运转的社会所淘汰,人们情愿地、诚惶诚恐地把自己定位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部件。有人曾经这样说,这个部件“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上,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小碎片,他耳朵里听到的永远只是他推动的那个齿轮所发出的单调乏味的嘈杂声”。
我们几乎每天都可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病了?
——我病了!
——我病了……
我们几乎每天都可能看到:
——大量支撑不住的人群倒下。
——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而由此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已经被公认为危害现代社会的痼疾。这一切从根本上说都远非是道德宣传、法律控制所能够解决得了的。
但是危机远不止于此:
北京大学学生李宁忠在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中讲述了他作为抑郁症患者的痛苦经历。这位曾经因为失恋而产生抑郁,企图通过自杀获得解脱的大学生勇敢地向人们袒露了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
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要问:
心理疾病已经“传染”到了大学?
大学生,是不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难道心理抑郁的时代真的来临了?
《生活日报》曾经以“中国都市人群抑郁症患者偏高”为题进行报道。报道指出:
最近我们对535位都市人进行了健康调查,其中60%左右的市民在接受调查时表示“最近有点烦”,124人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症状,约占23.2%。总体看来,中国都市居民中抑郁症发病率偏高,这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具有明显抑郁症症状的124人中,20岁以下的有11人,约占2.06%;20~30岁的有35人,约占6.54%;30~40岁的有45人,约占8.41%;40~50岁的有22人,约占4.11%;50~60岁的有11人,占2.06%。
在接受调查者中,258人是企业职工,277人来自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表明,企业职工患抑郁症的比例远远高于事业单位人员。有89人已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症状,占总被调查职工人数的34.5%。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有35人出现较明显的抑郁症症状,约占12.6%。
535位接受调查者中,198位是男性,337位是女性。结果显示,21位男性有较明显的抑郁症症状,约占被调查男性总数的10.6%;女性具有较明显抑郁症症状的有103人,约占女性被调查者总数的30%左右。
这些情况说明,心理疾病正在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女性患心理疾病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
我国的心理疾病如此普遍,我们的心理咨询、心理热线、心理诊所以及相关医院的情况如何呢?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在这些方面都是比较薄弱的,情况比原先想像的还要严重。
下面的一组数据可以窥见一斑: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包括中国上海在内的14个国家15个医疗中心进行的调查表明,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诊断能力普遍不高,上海最低,仅为15.9%,其余,不是漏诊就是误诊;已经被确诊的病人也只给服用镇静药物等治疗,转到精神专科和精神病医院治疗的仅为8.9%。
——心理保健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远远不够。据卫生部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精神障碍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已经跃居首位,发病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7‰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的13.47‰,病人总数达1600万人。我国现有精神科医生一万余人,其中只有一半受过正规训练。法国每10万人口中有心理医生19人,大约是我国的20倍。按这个标准推算,13亿人口的中国,至少需要二三百万心理医生。但是实际情况是,中国正在执业的心理医生数量少得可怜,据不完全统计还不到2000人,平均每百万人口只有2个左右心理工作者。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丰富一下自己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整个社会都应该注意人们的心理健康。
专家慎重指出:“保护民族心理和行为的健康,为所有患心理疾病的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将成为下个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
健康性格结构的11条标准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不良性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对人的大脑、内脏及其他器官产生危害。例如,抑郁时大脑过度抑制,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营养性功能紊乱,使人体虚弱早衰;发怒时,胃的出口处肌肉急剧收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器质性损伤。
性格的不同也影响着疾病的变化。例如,癌症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的大都是性格开朗、无忧无虑的人;高血压、冠心病会因患者性格急躁、容易激动而加剧,也可能因为心境平和、情绪稳定而好转。胃溃疡病会由于患者性格抑郁、焦虑而使疼痛加剧甚至恶变。而性格乐观开放的人即使得了胃溃疡,溃疡面愈合得也较快。性格脆弱者会因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而发生精神病;而性格坚强、凡事处之泰然者则不容易发病。
健康的性格是生活达到一种除物质满足后的高生活水准,能使一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优质。以下是健康性格的结构,读者可以自己对比一番:
1.现实态度:一个心理健全的成年人会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愉快。
2.独立性:一个头脑健全的人办事凭理智,稳重,并且能够适当听取合理建议。在需要的时候,他能够做出决定并且乐于承担他的决定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
3.爱别人的能力:一个健康的、成熟的人能够从爱自己的配偶、孩子、亲戚、朋友中得到乐趣。
4.适当地依靠他人:一个成熟的人不但可以爱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爱。
5.发怒要能自控:任何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有时生生气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能够把握尺度,不会失去理智。
6.有长远打算:一个头脑健全的人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即使眼前利益有很迷人的吸引力。
7.休息:一个正常的健康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需要并且善于享受闲暇和休息。
8.对调换工作持慎重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常常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见异思迁。即使需要调换工作,也会非常谨慎。
9.钟爱和宽容孩子:一个健康的成人喜爱孩子,并肯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特殊要求。
10.宽容和谅解他人:对一个成熟的人来说,这种宽容和谅解不单是对性别不同的人,还应该包括种族、国籍以及文化背景方面与自己不同的人。
11.不断学习和培养情趣:不断地增长学识和广泛地培养情趣是健康个性的特点之一。
(摘自《营造快乐心情——应对21世纪“人类第二杀手”》,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1月版,定价:21.80元。社址:北京市安定路20号院,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