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它涉及技术问题、设备问题、经济问题,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以及公民素质。改革开放以前,大量的胡同公厕是北京的特色,找公厕只要靠两个鼻孔的嗅觉寻觅就是。这曾经让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大伤脑筋。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政府加强了公厕建设与管理的力度,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的资金短缺问题,北京市出台了公厕实行收费(当然胡同里百姓赖以生存的公厕不在此列)的条令。公厕实行收费管理以后,因承包给了个人,便有专人负责管理了,公厕的卫生状况也由此得到改善,北京市公厕的形象随之改善。1994年,北京市还发起过一个公厕设计比赛。自那时起,北京的公厕面貌又有了进步,出现了一些生态环保型的厕所和新型高级厕所。可以说,北京市政府对于在解决市民上厕所难的这一“国计民生”问题时,投入的精力、财力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的政府,从而真正体现出了“人民政府为人民”。
到了纽约,好心的朋友总是提醒我出门前先“办事”,否则的话有可能“露怯”。但是上厕所并不是一件你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的事情。每次上街买东西,难免会有内急的时候。这就不免怀念起国内的公厕,味道虽不好,却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也让我想起早年去上海开会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走在上海的大街上,同道当中有一男同志突然想上厕所。环顾四周居然见到有一人在不远处高举一块招牌,招牌上面书写了两个大字:“导厕”。上前一问,厕所不是白导的,每次一块。在他交了一块钱后,“导厕员”就带他走过曲里拐弯无数个弄堂,最后走到一所公厕前,朝里面一叫:“阿毛,起来?”这阿毛乃以“蹲厕”为业,导厕员带来了客源,阿毛就“让位”。当然这“位”也不是白让的,每次一块。这样一进一出就进账了两元。这在80年代末不是一笔小数目。
以导厕、蹲厕为职业,大概是上海人开风气之先,这在世界城市里也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我那位同事办完事后,大叫冤枉,说上海人太精明,太会算计。可我却不这样理解,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导厕解决了你免于尴尬的大问题,其伟大意义远非区区几块钱能衡量的。再说经济学本身就讲究个“供求关系”,有了这种需要,就有这种服务出现,算是银货两讫。他这样“诬蔑”上海人说轻了是“过河拆桥”,往重里说就是“恩将仇报”。拿我刚到纽约的时候,一次在42街附近想找一家公厕,可是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这时候你巴不得有人高举导厕牌子向你冲来,也巴不得在你跨进厕所大门时,有人将位子让给你。
后来在纽约住久了,才发现在曼哈顿的大街上,在你“内急”的时候,你还真的休想找到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厕所。纽约市民可能会好心地告诉你,纽约市的公厕不是没有,但准确地说只有一座,就在市政府大楼的背后。
上公厕难已经成为纽约市面临的最为棘手的社会问题。2000年2月11日的《纽约时报》上登载了一篇题为“市政府解决不了内急”的文章。文章指责“纽约市是世界上仅有的不打算帮助人们解决最基本需求的国际大都会城市”。作者还批评当时的市长朱利安尼瞎吹他的政府是抓“生活质量”的班子,说他上任七年后也没能解决纽约市民上厕所难的问题。
说这话的人也许不太了解,这几年纽约市的头头脑脑们没在公厕问题上少操心、少开会。纽约毕竟是国际大都会城市,没有公厕既给城市的旅游业和城市的形象抹黑,也玷污了市政管理者的好名声。让时光倒流十几年,纽约市前任市长及前任的前任市长们都曾提出修公厕的方案,可是公厕就是建不起来。1992年丁勤时市长还把法国修公厕的专家请来,拟建三座公厕。1993年市政当局讨论如何在曼哈顿修建40座厕所。官老爷们磨了不少嘴皮,甚至还煞费苦心地想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比较满意的方案——利用曼哈顿现有的公共汽车停靠站建立公厕。经费由在汽车站做广告的广告商和市政府预算共同承担。想法不错,但总有好事者跳将出来提出异议:公厕建好后,怎么能防止吸毒者、妓女和无家可归的人在夜里“占住毛坑不拉屎”﹖!与此同时,残疾人社团组织也要求厕所大门的设计方案里一定要有残疾人轮椅通道,否则将以歧视罪起诉市政府。这给想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街头建厕所的人当头一棒。
美国是一个讲“民主”的国家,有关“自由”、“平等”、“权利”诸事宜不辩论出个水落石出是不会有结果的。市议会的“口水战”还在进行之中,建公厕问题只好暂且搁下。这就苦了来纽约观光的游客,一些人找不到地方解决内急就只能就地“方便”,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绅士。俗话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曼哈顿有居民149万,每年从全美和世界各地来的游客更是不计其数,他们是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的呢﹖这里我告诉你几个窍门。
你可以找一下遍布纽约市街道的快餐连锁店和咖啡馆。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客。
你还可以昂首阔步迈入街道旁豪华饭店的大堂,问一下服务台的服务员洗手间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绝对不会有人拒绝你。
街边正式的餐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个地方你准能找到厕所,那就是大街上的大型百货商店。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位于第五大道36街的一家名叫“劳德和泰勒”的百货商店。该店的管理者很有经营头脑。他将女士的洗手间设在四楼的最里端;男士的洗手间设在大楼的最顶层八楼。这种安排是独具匠心的;第五大道是纽约最繁华的商业街,街上游客如云;而在第五大道找厕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游客只要想去该店的洗手间,就必须穿过商店的大堂、沿着扶梯上四楼。这时候,游客会被店里陈设精美的商品所吸引。等“办完事”,多数人会掏出钱来买点东西。
我还去过据称是纽约城里最典雅的免费厕所。这个厕所设在第五大道上号称纽约市最高档的博格道夫·古德曼百货商厦的七层。这间厕所拥有店里最好的景观——从窗户里可以鸟瞰北面的中央公园。厕所是由一个大套间组成的,外间摆放着两个仿路易十五时代的精巧的长沙发,供排队等候的女士们稍事休息,墙壁上悬挂着精美的油画和大型梳妆镜,里间的设施一应俱全:卫生纸、卫生纸垫、洗手香波、供婴儿换尿片的专用台面、烘手机应有尽有,屋里弥漫的只有香气。更令人吃惊的是,厕所的外间还装备了两台公用电话。我曾亲耳听到一位夫人给她的丈夫打电话,说信用卡上的钱已经花完了,让他赶紧送钱来。说到这,让我想起北京的许多大型商厦,有钱装修豪华的大堂,却没钱修一个像样的厕所。我敢打赌如有一家商厦敢称“北京厕所之最”,准保顾客盈门。
我通过“美国在线”还发现一个“最佳厕所网站”,其英文网址为best.toilets.tripod.com。该网站是由居住在纽约市皇后区的、热心公益的戴维·奥特先生向全世界人民提供的一项便民服务,将美国一些主要城市,尤其是风景旅游城市中可供人使用的厕所编成示意图。据戴维先生介绍,他的网站每天的点击次数都在200次以上。看来即使到了E时代,出门难,第一难还是难在找厕所。如果你有机会去美国的城市旅行,尤其是去你所陌生的城市,千万别忘了在出发前先点击“厕所网”。
厕所,尤其是公共厕所既显示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显示了这个城市里生活的公民的素质。纽约市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厕所,但是就我对纽约市公共场所的厕所的观察,有一些地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纽约市的厕所没有城“乡”差别。无论你在城里还是郊外,厕所的水准大致相似:冷、热水都有,卫生纸、洗手香波一应俱全。这里既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显示了公民的自觉意识,没人将厕所里的卫生纸往家拿。由此想起最近登载在《北京晚报》上的一篇题为“善待公厕”的文章,文章引用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局宣传部长宗德文先生的话说,自1999年以来,东城区环卫局曾在辖区内的三类公厕内安装了1000多个洗手盆,可不到几天的时间就有300多个厕所的水龙头、瓷盆被盗和被损害。即使是在全天有人看守的二类厕所,门帘、电暖气、烘手机等公物被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一些大饭店、大商场的公厕里,手纸常常被顺手牵羊,使商家经济上不堪重负,索性就不提供这项服务。
其二,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有厕所的地方,多数必设有供残障人士专用的厕位。这种专用厕位,占地面积比正常人的厕位要大,便于轮椅自由进出。我以为最能说明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衡量尺度只能是一个:从厕位、停车位到盲道等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是否体现对于少数“弱势群体”的关怀。北京已经申奥成功,可别忘了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场所的公厕设计上与国际接轨。当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做到在所有的公厕里设有残疾人厕位,但是这毕竟是我们向文明发展的一个方向。
其三,美国是一个讲究实际的国家,在厕所设计上也只注重其功能性。只要厕所干净、没有臭气、解决问题就好。所以没有见到超前意识的“生态环保型”厕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采用节水装置。多数厕所采用的是一种带气泵式的装置,在开启冲水开关后,用少量水就能将排泄物冲下去,而达到节水的目的。缺点是,这种装置响声太大,不适合在隔音条件差的屋子里使用。
当然,美国的厕所不是没有缺点。在一些疏于管理的厕所里?这样的厕所一般都在公园里?,也有不堪入目的“厕所文化”,原本装修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厕所,往往被一些人用油漆笔涂抹得乱七八槽,虽说“涂鸦”是纽约文化的一个阴暗面,但由于近年来在前任市长朱利安尼倡导的“美化市容”的运动中,涂鸦现象得到了整治,但是整治的大多是明的地方,像厕所这种暗的地方却被忽视,不能不说是这座全美第一大都市的一个瑕疵。
最近北京市在公厕管理方面倒是传来了好消息。从2002年3月1日起,所有的北京市公厕不收费。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还要求所有街面上的饭馆、商店里内部厕所向公众开放。以上举措既说明了北京市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也说明了北京市的城市垂直管理体制的效率高。这是纽约市政府不能比拟的,就拿宣布“纽约市的街面饭馆、商店的内部厕所必须对外开放”这一件事来说,纽约市的有识之士曾经不止一次地向市政府建议,但都因为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政府不能干涉私营企业的经营方针,所以虽经纽约市政府无数次地讨论,都没有通过类似条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连一向以“回馈社会”自居的麦当劳也没有忘记在其内部厕所门口贴有“厕所只供本店客人使用”的字条,显示出与大企业不相配的小家子气。但愿,这次取消北京市公厕收费是一个螺旋型的向上发展的好事情,因为许多市民还是担心会不会回到20年前的靠鼻嗅找厕所的境况上去。但经过“厕所革命”的风风雨雨,有一点大家心里应该明白:只有文明的公民才配享受文明带给我们的一切便利。
(摘自《一位外交官夫人眼中的美国风格》,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11月版,定价:18.00元,社址: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东街2号,邮编:1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