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命于危难
时间定格在1937年,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
虽然从洛川会议开始,毛泽东就屡次强调要打游击战。但是,当八路军115师官兵在太原目睹了国军狼狈溃败的状况,了解了中日两军势态,特别是观察了平型关前的地形后,林彪决意在此打一仗,打一场重振国威的大仗。
据现居北京的杨成武将军回忆,115师是1937年8月底作为先遣部队,最先渡过黄河开赴山西的。当时,华北日军在打赢南口战役后,一路势如破竹,已经突破外长城防线,进逼到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一线。
在到达平型关的沿途上,到处是国民党的败军,他们个个丢盔卸甲,士气低落,全无斗志。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军队很多竟然还未与日军交手就溃败了。虽然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从未将国军放在眼里,但是见到国军这么狼狈的样子后,就越发想会会那些号称精锐的日本兵了。
为了积极配合第二战区友军防守内长城线,八路军总部于9月中旬命令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待机。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占领灵丘县城。22日,又进至平型关以北的东跑池地区。23日,八路军总部命令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移动,伺机侧面攻击向该线进攻的日军。
115师接到任务后,于24日组织营以上干部进行现场勘察,发现从平型关山口到灵丘县东河南村,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谷道。其中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长约13公里的公路地段,沟深道窄,两侧高地便于隐蔽和发扬火力,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于是,林彪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以伏击手段,将由灵丘向平型关进攻的日军歼灭于狭谷之中。
回到驻地,林彪迅速排兵布阵。
林彪命第343旅第685团位于白崖台以西,截击日军先头部队,消灭关沟至老爷庙之敌;第686团位于右侧,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小寨至老爷庙之敌;令第344旅第687团在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村一带,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第688团为师预备队,向东长城村集结。令师独立团和骑兵营进至灵丘、涞源方向,牵制与打击援敌,保障全师侧翼安全;而师部则设在距离686团后面不到1里的一座山头上。
为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各部队于24日晚利用暴雨和黑暗做掩护,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之白崖台开进,其中由于688团被山洪所阻,未能到达预设阵地,被留作战役预备队。
至拂晓前,参战各团均隐蔽地进入设伏地域,并完成了战斗准备。
二、血战平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