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2003-04-10 00:00:00 来源:书摘 张国田 我有话说

公元1997年12月3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录》
  
  一座城……人们对它保存完整的城墙,尚未被现代文明同化了的民俗,具有晋中代表意味的建筑,以及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故址充满了兴趣,它使我们看到了山西古老文明的又一页。这一页足以激活我们因镜头的雷同而开始麻木的能力及思想。然而,平遥是什么?一座城,连同它所负载的堆积的全部内容,究竟是怎样穿过了漫漫的历史长夜,像一个睡美人一样安然无恙地在今天苏醒?是什么佑护了这座城?
  
  一片深调的灰蓝中,市楼静静地矗立着,夜晚的黑暗使它的轮廓模糊不清,但高于屋顶的气势又让它分外醒目。我不止一次地坐在远处注视着它。市楼之下,或是民居宅院,或是商店轩窗……这么多年来,我喜欢用眼睛来细细触摸它们,那些挂满灰尘的佛像,被岁月浸透的瓷器,沾染了数代人气息的木制家具,以及那些银锁、铜锁,仿佛一旦有孩子出现,它们就会轻轻摇晃起来。
  
  是什么令繁华不再?是哪一双精巧的手打造了这些?那样聪慧的智者,那样沉稳的心,那样虔诚的态度,那样鲜明的个性,如何像夜色一样,被悄悄覆盖、掩埋了呢?
  
  当第一缕晨曦轻轻爬过古城墙的垛口,抚摸这一片尚处于灰暗中的街巷,我们便有理由相信,正是街巷的萌动带来了整个古城的苏醒。街巷就是古城的血脉。我们看见沉重的阴影逐渐让出大片的屋顶,让出垂花门楼,让出棂格窗子,时间的流动最直接地映现在这四通八达的狭长的街巷上。就像一条条蒙积了历史尘灰的静泊的河流,它们令一座城市气脉畅通,一直存活到今天。人们穿梭而过,无比自然地融入其中。
  
  平遥现存的四合宅院仍然近二千七百余处,这些宅院构成我们眼中的古城。它们有秩序地聚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片青碧苍郁的“龟甲”,古城人文的绵长由此有了瑞征。当我们小心而略显紧张地推开一扇沉重的木门,一个独立、封闭、安全、宁静的空间悄悄出现。砖雕的影壁,木雕的神龛,石雕的栏板,以及彩绘的檐棂和青灰的脊兽,把城市精致地放大,人与城的交融由宅院慢慢展开。
  
  在我的眼中,古城与我有时是一体的。这座城、城墙、垛口、瓮城、敌楼;这城中的人,老汉、婆姨、娃儿,逝者,原本是一体的,……
  
  在这些祖祖辈辈、日日夜夜被古城气息浸淫的平遥人眼里,现实确实可以淡化,也可以成为一场戏剧。骨子里流传下来的文明优越感,早已在时间的推移和世界的变化中转换为一种适度的隐逸态度。我不承认这算是一种迷失。在我的观察下,他们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办起事来相当漂亮。这可以算作我走近这座古城,并对它频频按动快门的原因。
  
  我试图真正地了解这里的人们,并去热爱他们,……然而随着我的接近,平遥古城的内容却越来越模糊。我不得不产生怀疑,我所完成的底片会不会是历史的一个个白点?我知道自己对于古城,仍然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一个过客。对于未来而言,古城极有可能穿越时间再度抵达那里,而我与我所拍摄的东西,仅仅表现了它的某一个瞬间而已。
  
  (摘自《平遥》(全三册),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定价:66.00元。社址:太原市解放路46号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