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动乱时期的世态人情

2003-05-10 00:00:00 来源:书摘 刘引梅 我有话说

一九九三年震惊世界的“十月事件”在整个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主人公思想的发展变化及其后来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十月事件”的阴影在此后的几年内一直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危险的处境是在一九九四年。在小说发表后,作者说:“俄罗斯的大船实际上在百慕大群岛那里,在大西洋中这个神秘的三角区一动不动地停住了……我亲爱的祖国这艘船的螺旋桨勉强转动着,罗盘的指针不动,仪器指示着零。所以书名叫《百慕大三角》。”
  
  俄罗斯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人不断地相交、会合、分开、发生冲突。如果说到精神上的内容,那么两代人发生了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现象,但同时两者相互补充。从中可以窥见大动乱时期俄罗斯的社会状况和世态人情。
  
  作者用写实笔法对“十月事件”后莫斯科的变化做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把它比喻为一个绞尽脑汁地穿上从欧洲商店里租赁来的衣服摆阔的乞丐。为了加强叙事的真实性,小说有时采用纪实的手段。例如,小说在写“十月事件”时,列举了当时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总统卫队长科尔扎科夫等政要的言论,来说明他们对这一事件和人民群众的态度。同时小说里抄录了红普列斯尼亚体育场沾满鲜血的墙上的俄罗斯“大字报”,诸如“军队背叛了人民”,“反革命必亡”,“苏联存在过,存在着,并将永远存在”等等。这些简短的话能比长篇的叙述更好地说明当时一些群众愤激的情绪和内心的愿望。
  
  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政论性。由于它直接写了像“十月事件”这样重大的政治事件,同时也是由于作者对苏联的“改革”以及苏联解体后的现实持激烈的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为了倾吐郁结在心中的愤慨,他觉得通过艺术形象进行表现的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于是他就更多地运用政论的手段。小说中各种人物相互交谈、发表议论、进行争论的场面比较多。他们议事论世,发表对各种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这些带有政论性质的话针对性很强,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小说中发表议论较多的当然是它的主要主人公杰米多夫祖孙两人,此外还有老杰米多夫的朋友卡拉瓦耶夫、安德烈的大学同学塔塔尔尼科夫和米申等人。
  
  老杰米多夫等人在谈到俄罗斯的现状时,常有俄罗斯已处于濒临灭亡的状态、俄罗斯已奄奄一息、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正在走向灭亡的民族之类的话。说这样的话的人,未必对俄罗斯的前途丧失了信心,未必相信俄罗斯一定会走向灭亡,就连言辞最激烈的老杰米多夫也是如此。可以看出,他们那样说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前途的忧虑,有时不免故作惊人之语,意在唤醒沉睡着的民众起来抗争,争取美好的未来。老杰米多夫根据“十月事件”中所得的印象创作了一幅名叫《灾难》的反映俄罗斯的毁灭的画。在旁人看来,这幅画已经完成,而作者本人却坚持认为没有画完,他这样认为是意味深长的,这说明这位老人并不相信俄罗斯已经毁灭,他对俄罗斯的光明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百慕大三角》是俄罗斯当代历史上一个最阴暗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最具有悲剧性事件的实录,人们读了它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