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凡尔纳:倾其一生为儿子还债

2003-12-10 15:59:00 来源:书摘 〔法〕奥利维埃·迪马/著
蔡锦秀 章晖/译
 我有话说

为了节省开支,儒勒·凡尔纳于1869年3月24日举家迁至克罗托瓦,之前他曾多次在此地度夏。次年冬天他又迁至亚眠。战争爆发后,他独自回到他的合法居住地克罗托瓦,买了他的第一艘船“圣米歇尔号”,并被任命为海岸警卫。为安全起见,家人们被留在了亚眠。
  
  作家和阿道夫·当纳里合作,将他的小说改编成戏剧:1874年的《八十天环球旅行》,1879年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1880年的《米歇尔·斯特洛戈夫》。获得的成功使作家变得富有,正当作家事事如意时,一个日益扩大的家庭问题破坏了这种完美的幸福,成为凡尔纳终身受累的重担。他太过在意这挥之不去的烦恼,甚至因此隐居,避而不见南特的亲属及同时代的人。使他痛苦的并非从前的婚外生活,相反,1878年至1881年在亚眠,他似乎还喜欢过一位来自罗马尼亚的迷人姑娘。他也不是因为1886年被侵害(后文会详述)而痛苦,而主要是因为与其独生子米歇尔的恶劣关系,他俩互不相让,彼此隔膜,结果使父亲整个余生不得安宁。
  
  诚然,儿子教育得不好,作家负有部分责任,一些家庭轶事可以为证:一天,他被儿子的哭声吵得不耐烦了,走出房间问道:“他到底要什么?”“他要吊灯!”“拿给他,叫他给我安静!”生性易怒、倔强的孩子被教养得很差,父亲不管不问,母亲又百依百顺。
  
  当名人的孩子从来就不容易——发疯的阿黛尔·雨果就是个例子——儒勒·凡尔纳将为这种命定的结局长期担惊受怕,很快,米歇尔成人了,不再受监护,他干荒唐事,还负了债。儿子跟他很像,作家恨铁不成钢,将此事看得过于严重。他不理解儿子,儿子则坚持要表现自己的个性。代沟今天看来很平常,但在19世纪却是难以被人理解的!
  
  童年时纵容溺爱,随后送进寄宿学校不管不问,最后终于只好强硬对待了。孩子被送进梅特雷的少年教管所关了八个月。米歇尔被这种管教方式激怒了,激烈反抗。他写了封可怕的信,内容我们不得而知,结果使其父深受震动。“我刚收到了米歇尔的信,”他告诉赫泽尔,“从来不曾有哪个当父亲的收到过如此可怕的信!我们俩完了!”
  
  医生担心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孩子发疯或自杀,建议“使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儒勒·凡尔纳带儿子来到乡村,住在香特内他祖母家,用作家的话说,“我要让他在这个团结的大家庭里得到平静”。
  
  和平持续的时间很短。伤心的父亲向他惟一的知己赫泽尔倾诉道:
  
  他盲目自大,不知悔改,蔑视一切值得尊敬的东西,对所有批评充耳不闻。但我会在家人的配合下,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如果他不愿服从,我就把他送去过几年海上生活(……)。我不抱任何希望,因为这孩子心理出奇早熟,16岁的人实际上有25岁。
  
  这是个孽种,恶习累累,但他的思维非常与众不同。

  
  米歇尔再次受到“父亲的惩罚”,应其父要求,于1878年2月4日被送上一艘三桅帆船,前往印度。
  
  米歇尔以见习水手的身份出航,在船上却享受了优厚待遇:与船长同桌进餐,住的是单间,而且因为是名人之子,每到一处都被当做英雄,大受欢迎。在毛里求斯,一位种植园主为他举办了200人的盛宴。据其子约翰称,此次旅行给米歇尔·凡尔纳留下了美好回忆。但年轻的航海者给父亲的信却时常话中带刺,使人发怒。他这样写道:
  
  我根本不认为出海可以让人体会到对大海这种“无穷恐怖”、“无尽忧虑”的激情。我言之有理!就该这样说!(……)航行了10个月,我从未感受到大海之美。它安静时令我讨厌,因为船也不再前进;它发怒时又令我害怕;水、水、水,永远只会让我觉得极其单调乏味。
  
  对《海底两万里》和《绿光》的作者说这样的话,无疑是挑衅!
  
  米歇尔回来了,毫无变化;同样的情况再度发生。当他得知儿子与一起诉讼案有关,儒勒·凡尔纳顿时失去了理智,他不试着去理解儿子,而是将他逐出了家门。焦虑的父亲写信对赫泽尔说:
  
  我所有的担心都兑现了。老师说他4月份就可以参加中学会考,但他已经不学了。挥霍、荒廖的债务、年轻人口中可怕的理论、认为赚钱可以不择手段、恐吓等等,一切都发生了。这混蛋厚颜无耻,令人难以置信,并且几近疯狂,不可理喻,可怕的心理反常。(……)
  
  我已经尽力,也吃尽了苦头。在打算彻底放弃时必须作出决定。怎么办?将这倒霉蛋逐出家门。只能如此。18岁的他将去巴黎独自生活,每月300法郎生活费。他3天就能把钱花个精光。
  将来实在令人担忧。我赶他走,以后就再也不见他!(……)
  
  哦!可怜的赫泽尔,我实在太不幸了。让这一切快结束吧!您处在我的位子上会怎么做呢?赶他走,永水相见!走到这一步实属无奈。我的痛苦是难以想像的!

  
  米歇尔被逐后,拒绝去巴黎。他爱上了亚眠市剧院的年轻歌手泰雷兹·塔通,即迪加宗。他追随她四处巡回演出,要求自由行动。“我要想反对,只能送他入狱。我已经用过这个办法,结果适得其反。”父亲对他不再抱任何幻想。
  
  米歇尔于是获得自由,于1884年娶了美丽的泰雷兹。正如其孙所言,儒勒·凡尔纳对儿子的问题丝毫无法冷静,继续说一些极端的话:
  
  他走上了一条悲惨、耻辱的道路,此路直接通往疯人院。
  
  作家每月给结了婚的年轻人1000法郎,这种方式无助于使他认清生活现实。
  
  婚姻很快陷入危机,放荡不羁的丈夫任性难处,年轻的歌手又习惯独立自主。米歇尔另寻新欢,骑马经过16岁年轻钢琴手安娜·勒布尔的窗下,他追求她,把她骗到手,充满浪漫色彩:已婚男人拐骗未成年少女。年轻姑娘的父母向作家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但遭到了冷遇。
  
  凡尔纳在给赫泽尔的信中,时而谈及他对当时创作的思考,工作使他聊以自慰;时而又出现针对疯狂儿子的过激言论:“单说心理反常已无法解释他的所作所为,疯狂才是合适的字眼。”
  
  幸好,第二位妻子的有益影响使米歇尔平静下来。他与泰雷兹离了婚,留下两个孩子。米歇尔声称要生12个孩子,实际却只生了三个。他一生尝试了许多行业,结果都很失败:办火炉厂,投身新闻业、银行业,从事矿藏勘探甚至拍电影——当然,拍的是他父亲的作品。每次尝试都造成灾难性后果,儒勒·凡尔纳不得不倾其一生为性情怪僻的儿子还债。
  
  (摘自《凡尔纳带着我们旅行》,广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19?80元。社址:桂林市育才路15号,邮编:54100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