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空前的“龙年大旱”给素称“地大物博,水源充沛”的龙之国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干渴警报。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十大入海淡水河系
有关权威部门统计:在我国600多个建制市中,有近400个缺水,其中一半以上缺水严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城市,无不处于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状态。缺水给全国城市工业产值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已达2000亿元以上,且仍呈现快速增长之势。而农村地区也有半数以上缺水或严重缺水。
中国的水荒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饥渴的大地在呼唤人们:从我们身边做起,从每个细节做起,加倍珍惜生命之水!
城市生活,漏斗无数
一边是大水荒,一边是大水漏。一边大建水厂,一边糟蹋清水。在仔细察看一番之后就可发现:中国的每个城市都可说有一只只大漏斗。在城市的每一道生产程序,每一个生活单元,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大浪费的“口”子。
先说家庭生活,光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三洗”“两便”“一池”,即洗菜洗碗洗衣、大小便、澡池,几乎都在使用老式的“一次性”的,而且是惯开长流水的毫无节制手段的旧装置。
再说社会环境,城市大搞绿化本是好事,但由于过分强调草地之美,许多城市甚至一些乡镇都兴建了大面积的草地,这就等于是给城市制造了许多“喝水机器”。仅上海人民广场区区30000平方米的草地,一个夏天,就要运用数万吨的水来加以养护。其他如冲马路、洗车辆还要消耗大量的水。
生产用水,浪费无穷
我们的生活用水已经算得上是十分奢侈,但比起生产领域的浪费,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农业生产是一致公认的用水大头,今后也肯定还会是首届一指的“大户”。有专家认为地球淡水资源中有一半是用于农业生产。我国农业生产最落后的要算是用水方式。一份统计材料表明,我国95%以上的农业生产,包括粮食、饲料、蔬菜、花卉生产,至今沿袭着漫灌的古老方式。而这种方式,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又大大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这种方式如不改变,肯定会给进入WO后面对更激烈国际竞争的我国农业造成极大的不利。
广义的农业还包括林业、养殖业。观念的陈旧、技术的落后,使它们同样处于漫灌和漫养的用水方式中,也同样会使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减弱竞争能力。
在工业方面,我国历来有一批用水大户:造纸、石化、印染、钢铁、建材建筑。这些用水大户,往往同样也都是费水大户。一个造纸厂常会毁掉一条清水河。著名的富春江,就由于富阳县建了一批造纸厂而污染了大片水面。
供水管网,漏耗大户
除了用水领域以外,在产水、供水渠道中的浪费更加触目惊心。这种被称为“水损”的浪费,主要是指输水管线的本身质量问题或遇人为破坏或遇地质沉降等非正常压力后出现的裂缝导致的泄漏。这些裂漏天天在走漏大量的水,造成水损失往往占总供水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据供水行业统计,国内个别水厂的最高水损甚至达到60%,同居“世界前列”――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来水管网漏耗率得超过13%。
“水荒+水漏”,一种怪异的“双元”,并存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并存在几乎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在为水饥渴而焦心不已的同时,听任珍贵的水资源被白白地浪费掉――这不是中国,这就是现在。
严重的水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水荒面前,许多人都已醒悟过来:倘若继续像现在这样轻视水的价值,继续像现在这样大手大脚地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人类必将受到更大的惩罚。只有立即行动起来,从改变观念着手,彻底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行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建筑、节水交通、节水娱乐,以及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千千万万个节水型家庭,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克服水荒。
综观世界上所有珍视水资源的国家,无不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的同时,千方百计鼓励企业、个人大力开发节水技术。德国、日本、荷兰,特别是以色列,这些国家都曾连续数年数十年地投巨资于节水器械和水净化、水循环技术的研制,从而诞生了一系列的节水新产品,同时也诞生了一批节水新产业和新企业。
马桶改革,节水先锋
以马桶为例。
别小看这么一个小“桶”,这一点点“小水”,里面的效益确实很多、很大。让我们计算一下:现在我们许多城市使用的马桶水箱,容水量都在10公斤以上。以上海为例,倘若每人每天平均如厕六次,全上海400万只老式马桶,一年消耗的水量就有上亿吨。而一旦效仿日本,改用“日式”新马桶,每次如厕可省5公斤水的话,那么每天上海400万只马桶就可以节约自来水120000吨,全年将节约4380万吨。
顺便说一句,在目前这样福利性的低水费条件下,家庭改装节水马桶或在旧马桶中安装节水配件的效益并不很明显。但是,在严重的水荒面前,国家绝不可能再继续采取鼓励人们浪费水的政策,水费的提升是近在眼前的事,有些地方已经动起来了。今后,还会有谁愿意再让自己的财富随着马桶的流水悄然流逝吗?
家庭节水,办法多多
再看看我们家庭的其他角落:
洗衣机,这也是家庭水消费的重要部分。家庭通常使用容水量40升的洗衣机,每洗涤一次衣服,一般要漂洗四次,那就是160公斤水。按平均每周洗衣两次计,全年洗衣耗水就是16吨。而国外一些新型洗衣机,采取了一些新的物理技术,加强了洗涤效果,就使每次清洗用水减少一半甚至更少。而我国目前在节水洗衣机的开发方面显然还有文章可做。
浴池,尽管现在许多家庭还没有每天洗澡的习惯,但从人体保健的角度,适当多洗澡倒是对健康有很大益处的。但现在在浴缺里泡澡的方式并不科学,又很费水。国外近年来出现的超声冲浪浴缸,可以在耗水较少的情况下达到很好的洗濯和健身的效果。同时对一般人来说冲浴可能是更卫生、更节约水的方式。而我国相当大的冲浴设备市场,现在还掌握在外国厂商的手中。
对洗衣水、浴后水、洗菜水的利用,现在都已列入国外不少节水科技部门的研究计划。我们自己的企业当然也应予以关注。这几个大“水龙头”若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每个家庭的水开支和整个社会总的水消耗必定会大大下降。
生产节水,领域宽广
让我们再把注意力集中到农业、工业、建筑业、旅游业等更大的领域。社会性“中水利用”系统、节水型农业滴灌机械、节水型绿地喷雾系统、游泳池回水系统、旅店饭店“中水”系统、住宅水箱水面控制系统、节水型车辆清洗设备、中央空调的节水型冷却循环系统……几乎所有需要大量耗水的领域,我国目前的水利用率都十分低,离世界先进水平都相当远。这既是一种缺憾,又是一种机遇。它为我们的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内贸外贸、金融企业,都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谁能发现它、抓住它、有效地利用它,谁就肯定能够在未来的节水领域和节水市场中占得先机,为自己赢得巨大的利润和其他效益。与此同时,当然它也就为我国战胜水危机,在未来的自然世纪、环境世纪中争取更大更持久的发展出了大力,建立了值得永世称颂的功勋。
水荒带来危机,水荒也带来水的革命、水的机遇。关键全在于能否以新的节水思维来看待水的问题。
“生命之源,当自心中珍惜”――“水院士”谈节水
节流和开源并重
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会长):现在人们对南水北调和引清排浊关注得最多。我认为,要解决北方部分地区的水量短缺和部分南方城市的水质改善问题,调水、引清都只是一个“开源”的手段,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节流――节约清水消耗、减少污水排放。开源固然重要,但还应该在节水的基础上来进行。比如一个人,他老以为自己钱不够用,那究竟是真正没有钱,还是本来计划得好还够用但却没有用好,浪费了,或者用得不合理?
所以,我看调水也好,引清也好,都应当首先强调调入区的节水。要在它的水利用率比较高的条件下再进行,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就可能助长水资源和国家财力的双重浪费。针对上海的情况,它是水质型缺水,我看也必须把开拓清水来源和节水减污互相配合起来,而且应该节水先行。上海市政府提出加大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力度,这很明智,也很及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节水并不很困难。通过政策调节的办法,通过适当提高水费的办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动群众实现节水。这样就可以降低引清调水的规模,也间接减少了排污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当然对保护地球水资源也做出了贡献。
我建议算一笔账:今后上海市是否可以把节水节省下来的钱再以各种方式还给市民,譬如建设一个“节水观赏园”,那不是皆大欢喜吗?
节水,对“老祖宗”有一个交代
陈吉余(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河口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我这辈子都在和上海的水打交道。我从没想到紧靠着淀山湖、太湖、长江,还有大量的地下水资源的上海,竟然会和“缺水”连在一起。前几年,宣布上海是水质型缺水城市的时候,我流了眼泪――我们这些长期研究江河、研究大海的人,对此问心有愧啊!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既是生命之源,当自心中开始倍加珍惜。首先,我们要把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改为尽量少索取。其次,我们还要争取多为大自然做贡献。这样就必须管住大家的双手,必须拧紧整个城市的“水龙头”。现在,从普通人家到大工业,都把龙头开得很大,人均一天要使用近千斤的水!这个数字拿到世界上去,是很吓人的。照这样奢侈浪费下去,江河湖泊的淡水都会供不应求。所以,根本的办法,就是节水和减污。这两者其实是互相紧密联系的――节省了水的总开支、总消耗,就能减少水的总排放和总污染。
我特别要提一提上海和长江的关系。我们常说苏州河、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那么,长江就是上海的老祖宗。长江不仅带来了上海的土地,也给我们生命之水。上海几乎所有水资源,都和长江有关系。如果我们建节水型城市,就不仅能降低对老祖宗的索取,而且也是为净化老祖宗的躯体做出贡献。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有身居长江口的上海人的无可推卸的责任。
(摘自《人与自然》200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