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首页|光明新闻|文化论坛|光明电视|光明报系|WAP
载入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首尔峰会为全球核安全合作定向
2012-06-01 14:05:3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郭晓兵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关注首尔核安全峰会⑤

首尔峰会为全球核安全合作定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 郭晓兵

  首尔核安全峰会使国际社会再度聚焦核恐怖主义及核能安全问题。这是一个特别的节点,距离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启动国际核安全对话进程已过去两年,距离余波未息的福岛核事故发生已有一年。对核安全威胁的切身感受促使53个国家和4个国家组织的领导人坐到一起,讨论确保核材料安保与核能安全等高度技术性的问题。

  在确保全球核安全的多边努力中,此次会议是中间点。它上承华盛顿核安全峰会,盘点国际核安全合作进展情况,下启2014年荷兰峰会,为未来核安全合作指明方向。峰会核心议题仍是核材料安保问题。一是因为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制造核恐怖事件的风险依然存在。法国最近的枪手袭击案表明,在强烈的复仇情绪和宗教情绪的驱动下,只要恐怖分子能够得到核武器,就很难制止他将其付诸使用。二是因为确保核材料安全是防范核恐怖主义最有效的手段。核武器出现于60多年前,其基本设计原理已不难掌握。斩断恐怖分子伸向核武器之手的关键是确保全球核材料安全。目前,世界上有1600吨高浓缩铀和500吨分离钚,可制造10余万枚核弹头。其中,有些核材料的安保措施不力,过去近20年间出现20起核材料遗失和盗窃事件,其中19起竟无法追踪核材料源头。三是因为国际核材料安保体系是目前国际核合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亟待完善。本届核峰会制订了一些具体的时间表,如争取让《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2014年前生效,2013年前设定减少高浓铀使用量的目标。

  但本届峰会也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核电安全运行与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关系。福岛核事故暴露了核电厂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它不仅造成了地区性污染,打击了民众对核电的信心,冲击了全球核电发展,而且让恐怖分子看到了核电厂存在的漏洞。如果他们窃取高放射性核材料,制造脏弹,或者对核电厂发动攻击,会引发更为严重的核恐慌。因此,峰会将核电安全列为重要议程,着重探讨核电安全与核材料安保之间的共通之处。会议公报强调,要确保使用后的核材料及核废料的安全。

  二是更加注重放射性物质的安保问题。与核材料相比,放射性物质使用范围更广,医院、采矿、工厂等都可能用到,管理难度非常大。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防止放射物质被盗方面有程序漏洞。2007年河南杞县因钴60即将爆炸谣言造成大规模社会恐慌。这表明,较之核恐怖主义,放射性恐怖主义可能是一种更现实而迫切的威胁。因此,本届核安全峰会特别强调各国要加强可能用于恐怖活动的放射性物质的管理。

  中国高度重视核恐怖主义及核能安全问题。在恐怖主义方面,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恐怖主义势力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人员上、组织上联系密切,且在一些存在易流失核材料的地区较活跃。他们获取核材料,用之制造简易核装置或脏弹发动攻击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而且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核恐怖袭击,都可能危及中国公民及海外资产的安全。在核能发展方面,中国在建核电厂数量占全球的30%-40%,安全运行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中国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维护核安全的经验。一是严把核能安全关,福岛事故后,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对所有核电厂进行安全检查,查漏补缺,确保绝对安全。二是严格管理核材料与放射性物质。重要核材料由武警负责安保;核材料保管与运输各环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核材料出口实施全面控制,只要可能有扩散风险,就予以制止。三是通过举办奥运、世博、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核安保经验,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核反恐应急机制。

  核安全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在国际层面,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核安保合作协议”,向核安全基金捐款,向亚太国家提供核安全培训。在双边层面,中国与美国共建核安全示范中心、海关辐射探测培训中心,与英国交流奥运核安保经验,与欧盟进行出口管制交流与合作。在国际核安全合作的舞台上,中国正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周月琴]

0


相关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 联系电话:010-6707875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18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10486

京卫网审[2011]第0535号 国家药监局(京)-经营性-2011-0014 京网文[2011]0034-011号

京ICP证10102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光明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