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首页|光明新闻|文化论坛|光明电视|光明报系|WAP
载入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声音中的莎士比亚
2012-06-11 14:15:58 来源:中华读书报 屠  岸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考尔曼诵读的另一重要特点是适度的感情色彩。莎翁十四行诗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以友谊和爱情为主题,交织着爱和恨,欢乐与忧愁,和谐与冲突,焦虑与安宁……包含着深邃的哲学意蕴。考尔曼的诵读摒弃了他自己的“个人表现”,完全沉入诗的文本中。他注意掌握“古典的抑制”(classical restraint),不放纵自己的感情。但又根据内容的需要而流露诗本身所蕴蓄的感情波澜。如第66首,莎翁抨击社会的不公正,用11行揭露人世的丑恶与黑暗,连用10个连接词and以加强抨击的力度。考尔曼读这些诗行时语气愤慨,感情强烈,层浪迭起,势如破竹。读到最后两行(译文:“对这些都倦了,我要离开这人间,只是,我死了,要使我爱人孤单。”)时,节奏变慢,情绪忧郁、沮丧,把听者带入无限怅惘的意境。而这一切又都是有节制地进行的,形成一种高雅典丽、完整的诵读艺术。

  这种诵读,是一种再创造。诗歌,例如莎翁十四行诗,应该说是由作者、诵读者(朗诵者)、阅读者、聆听者共同完成的艺术创造。

  罗纳尔德·考尔曼(1891—1958)是著名的英国演员。他主演的电影,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双城记》(1935年出品)给我深刻的印象。他在影片中饰演为朋友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锡德尼·卡登,他最后赴断头台刑场时安慰一个一同赴难的缝工少女,那说话的声音至今还响在我耳边。他主演的另一部影片,根据希尔顿小说改编的《桃源艳迹》(即《消失的地平线》,1937年出品),也使我至今不忘。他在影片中饰演一位英国外交官,由于偶然的机会来到中国西南边境一处名叫“香格里拉”的世外圣地。他与在这里遇到的一位女友对话,那嗓音也至今仍印在我的耳膜上。但,考尔曼给我印象最深的,而且只要我需要便可随时欣赏的,则是他的莎翁十四行诗的诵读。这是一种能使人心灵颤动、精神升华的诵读艺术。他使我参与了这些诗的创造,我由衷地感谢他。自然,我更要感谢老友方平的珍贵馈赠。

[责任编辑:周月琴]

0


相关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 联系电话:010-6707875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18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10486

京卫网审[2011]第0535号 国家药监局(京)-经营性-2011-0014 京网文[2011]0034-011号

京ICP证10102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光明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