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首页|光明新闻|文化论坛|光明电视|光明报系|WAP
载入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人类语言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
2012-06-11 14:17: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姚小平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二

  语言不是有机体,对此达尔文和施莱歇尔都很清楚。有机体乃是真实可触的生命物质,而语言则若虚若实,似隐似现,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构体。借用索绪尔的表述,语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一个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相对稳固、均质同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集体的属物,而不私属于任何个人,言语——我们每天说的话,从他人口中听到的话,写出的文字和读到的作品,这类异质而多变的东西才属于个人。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说起来很平常,却总让学者感到困惑,每一本语言学概论都不得不花些篇幅来阐述。1959年,我国语言学界甚至爆发了一场大论辩,持续达五年,主题便是语言与言语。在《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中,索绪尔用式子“1 1 1 ……= 1”来描述何为语言。试想,每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都是“1”,这个“1”多达十几亿,加起来得数还是“1”,即汉语。言语则不同,你说的、我说的、他或她说的中国话,也用一个式子来描述,是“1 1’ 1’’ 1’’’……”,结果是无穷的多而杂。现在时兴建设语料库,而再庞大的语料库,也只能截取言语的极小一部分。

  这些跟本文的话题有何关系呢?让我把上列式子简化一下,就显出了关系。请设想,某种语言行将消亡,只剩下最后一个会说的老人,这时我们的等式就是“1=1”,他的言语就代表着一种现存的语言。于是我们急着抢救,以为把他的话录下来,便成功地保存下了一种语言。然而,语言虽非有机体,其生存却依赖于有机体。我们的这位老人终将死亡,他的语言必将随他而灭绝。从录下的言语中,不难整理出一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可那已是死语言,我们用纸笔录音把它保存起来,犹如用冰柜保藏尸身。以当今的科学水平,死人、死语都无法复活,比起达尔文和施莱歇尔,我们没有取得任何进步。

  不过,生物学家比较有利,因为种子可以久藏,精液能够冷冻,利用DNA技术兴许还有可能复制古生物(科幻影片里就常这样描绘)。语言学家则很不利,无法想象有一天竟能复活拉丁语或西夏语。达尔文说得对:语言如同物种,一旦死亡就再无可能复活。此外,为抢救物种,譬如熊猫,可以建立生态保护区,在实验室里促成繁殖。但是,为拯救某种濒危的自然语言,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实验是绝无可能的,且不会有任何用处。能遗传的是某种普遍的生物语言能力(目前仍不清楚,这种能力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而不是哪种自然语言。自然语言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环境,通过模仿、练习、适应、调节等后天行为才能逐渐获得;即便已经获得,倘若年龄幼小,仍有可能丧失,改操另一种。那么,建立保护区呢?理论上是可行的,实际上很难推行,也不会有多少效果。以满语为例,据2000年的一项调查,黑龙江尚有几个村镇,少数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能说这种突厥语。自然村虽不是保护区,也算有点接近。十余年过去,结果可以预料:作为一种自然语言,满语已后继无人,铁定要消亡。

[责任编辑:周月琴]

0


相关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光明员工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 联系电话:010-6707875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18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10486

京卫网审[2011]第0535号 国家药监局(京)-经营性-2011-0014 京网文[2011]0034-011号

京ICP证10102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3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光明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