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汉秋
2017年11月17日,通州的宋庄镇中心小学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该校获此荣誉,开展中华母亲节与有功焉。
让母亲享福
2011年我到通州永乐店中心小学参加中华母亲节现场会,这个现场会先是各个班级开,我到四年级一个班级的中华母亲节的主题班会,因为是母亲节的会议都请母亲来,在会上都有一个节目叫做“跟妈妈说一句悄悄话”。这会上,一个小男孩跟他妈妈讲了一句话,他妈妈眼泪夺眶而出。讲了什么话呢?小男孩说:“妈,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你享福!”这个话讲得多好。要是每年一次到母亲节活动的时候,还是都要跟妈妈讲一句知心话或者悄悄话,他就要思考我跟妈妈讲什么,他就要去体悟母爱,感知母爱;在感知母爱的基础说,他就要考虑怎么感恩母爱,怎么报答母爱。这就是他思考的结果:我长大了要让母亲享福。
2014年1月8日,中央电视台受命要拍孝的微电影,举办一个选题座谈会,我介绍通州中华母亲节小孩讲这么一句话,我说我问了两个熟悉西方文化的同志,美国的母亲节美国孩子会讲这种话吗?都说不会,他们不仅没有这种语言,而且没有这种观念。这就是文化不同,文化的差异。过了两个多月,中央电视台先是新闻频道播出一个公益广告:一个孩子跟母亲说我长大了要让你享福。这个公益广告播了两个多月扩大了,变成三个景,第一个景是年轻的妈妈抚摸着幼儿说:你长大了我就享福了。第二个景,孩子长大成人了,妈妈对他说:等你成家了我就享福了。到了第三个景,母亲已经两鬓斑白,她身边一个小女孩说:奶奶,等我长大了一定让你享福。这三个景,把中国母亲的情怀,中国家庭的情怀表现得很感人。这个公益广告,中央电视台的一频道、三频道、四频道、八频道、十频道、十三频道都播,而且相继播出了两年多,创造了历史纪录。其生活原型就在通州区,在中华母亲文化里有典型意义。
我周边有些老人,到美国,到加拿大,他们回来说:我是去带孙子的。老人带第三代,在北美这是华人家庭、华人社会一个独特的景观。这使我想起春节前,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文艺频道播了一个节目:一个十岁左右的从美国回来的华人小姑娘,用天真纯洁的话介绍她自己,我在美国,我的中国文化是我外婆教我的,我外婆一口水、一口饭把我带大,教我唱中文歌。我外婆生病住院了,我从美国赶回来,陪外婆,我现在要把外婆教给我的歌,唱给外婆听,希望病中的外婆能高兴。小姑娘说得眼泪汪汪,听众也是泪光满面,这节目本身就是一首中华亲情之歌。中华文化的根在家庭中间。家庭为什么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生于斯长于斯,忘不了,根脉在此。中华母亲节就是传扬这种中华文化的。
自家母亲节
通州的宋庄镇中心小学搞中华母亲节有一个创造——自家母亲节。在传统文化中,自己的生日不是叫大家来祝我生日快乐,自己的生日是母难之日,古代生育不仅痛苦而且有危险,所以自己的生日不是祝我生日快乐,而是感恩母亲母难。孟子出生日是四月初二,我们把孟子生日作为中华母亲节,按这个逻辑,每个人的生日就是自己的母亲节。宋庄小学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自己的《中华母亲节家庭行动手册》,每个人的生日都要过自家的母亲节,感恩自己的母亲。一年级家庭母亲节时我讲什么话、做什么事,到二年级我的家庭母亲节我讲什么话、做什么事,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到毕业的时候,这个小册子记了你六年怎么过母亲节,再给你个总结。这样就把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连接起来了。我在我写的一本书《传统节日的奥妙》中介绍了宋庄小学的创造。这书也送到中央文明办的同志。
家庭建设是一个战略,家庭建设跟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怎么互相联系,互相推动,是一个大战略。我听小学老师常常讲, 5+2等于零:学校的教育5天,回去两天以后抵消了。怎么把学校教育跟家庭建设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要有平台,中华母亲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都开家长会,往往是讲孩子的学习表现。有中华母亲节这样的平台,过母亲节的时候把妈妈请到学校来互相沟通,这是很好的平台。通州的同志表示要坚持下去,形成民俗,这话讲到点子上了。德化、德育就是要持之以恒,不能满足于开个大会。开大会是要的,能推动,造声势,动员群众,但是根子是要扎下去,深入到每个家庭,每个厂矿,每个企业,每个社区。好几年前通州教委就发文件,各校开展中华母亲节,通州妇联也做得非常好,通州区委区政府都支持。有这么一个领导、学校、机关、团体、社会,大家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形成民俗,节日是最重要的一种民俗。你形成民俗,就会得到上上下下的承认。就在两个月前(2017年11月17日)通州的宋庄镇中心小学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很高的荣誉。宋庄小学认为:“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华母亲节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传承中华美德,这是我校获此殊荣的重要因素。” 这也是对中华母亲节的肯定。现在通州以外也有很多学校都搞得很好,像劲松四小等等。希望通州的“小手牵大手”,能够把家庭、把社会都牵动起来,形成民俗。对此我为什么有信心呢?
须文化自信
我相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一定会增强,到那时一定会要求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现在为什么这么强调文化自信?不必讳言,我们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缺少文化自信。上了年纪的同仁可能记得,根据巴金的《家》改编的电影,片头是什么字?“家,宝盖底下一群猪。”
习近平主席讲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历来重视家庭,这是中华文化一个突出的特点。过去有人批判封建家庭,把孩子和污水都一起泼掉了。我们现在一再讲家庭建设。2015年春节团拜,习近平主席讲了一大段,注重家庭建设,三个注重。他讲到“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这关乎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我看“相夫教子”跟“贤妻良母”也可以互文见义:贤妻相夫,良母教子。教子是母亲的神圣使命,把母爱提升到母教,这是中华母亲文化的优点。我们也在提倡中华父亲节。父亲和母亲在家庭建设中的作用,各有特点,各有优长,各有自己的角色担当。母亲父亲在家庭建设中都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个家庭建设战略才能很好落实。这是中华文化的内涵,我们对自己的中华文化要有文化自信。
2016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会上,在原来十八大“三个自信”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后来又说了多次,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讲文化,标题就是增强文化自信。“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中华民族,到文化自信增强之时,决不会不发扬自己的优秀母教传统、不设立自己的母亲节;决不会舍弃自已的母亲文化传统,而认人作母、把别国的母亲节当作自己的母亲节。
中华母亲节是发扬母教、提升母教的好载体,应当发扬孟母教子的优良传统。她的懿范早已远播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有的还写进儿童教科书。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华母亲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孟母教子的形象不仅历久在东亚、东南亚传播,而且开始走向欧美。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德国,3月28日,夫人彭丽媛到德国的埃森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参观,该校师生用中文表演《孟母三迁》小品剧欢迎她,表现了对中国贤母、中华文化的尊重。2017年4月,彭丽媛随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又听到特朗普的外孙女、外孙,用中文背诵《三字经》,其中就有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只过七个月,11月8日,特朗普夫妇在故宫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又播放其外孙女阿拉贝拉背诵《三字经》的视频。
这些都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我们自己对优秀传统、对中华母亲文化、中华人伦节日,可不能自轻自贱呀!
文化自信落实到家庭建设上,通州区做得很好,特别是开展了中华母亲节,我还希望能够开展中华父亲节,运用这两个平台把家庭建设搞得更好。历史怎么创造的?就是群众一起来推动,来创造。我们祝福北京在创造历史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