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有的节日,会被一些人打上自己的logo,像赞助商似的,大家一看到这个节日就会想起他。最著名的,当然是屈原用生命创造的节日——端午。
如果说还有,我觉得大概是中秋,赞助商是苏轼。
要说原因,大概在中秋前后的电视屏幕上,总能看到一线或三线歌手,美声或是rap,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实在太有名了,有名到大家背着背着,就会唱起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全文放在这,手机屏幕前想唱歌的朋友,可以开始你的表演。
这首词写得很好,好到什么程度?有个评价是这样的: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
这个评价是宋朝人的,我读书少,反正一千年过去了,我还没见到有人站出来说,“不服,兄弟我写得更好”。不然,手机前的各位试一试?
不过这个评价很尴尬,苏轼中秋写过不少,“余词俱废”,那苏轼其他作品怎么办?这不是对待偶像的态度,真正的粉丝,哪怕偶像烂片一堆,也得忍住呕吐的反应,去现场摇荧光棒。
苏轼其他的中秋作品,写得也不错的,比如这个: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这首词,大概比《水调歌头》要晚几年。这时候的苏轼,有点看破红尘的佛系态度。再加上年纪有些大,有点悲从中来,跟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不太搭。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念奴娇·中秋》
这一首有点借鉴李白《月下独酌》的意思了,也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且也借鉴了一下自己的《水调歌头》——他又想乘风归去了。
三首词,是不是读起来有一种相似的感觉?那感觉是什么?
孤独。
都说苏轼人缘好,朋友多,天天出去social,看着像不着家的样子。然而夜深人静时,他老是孤独。就像另外一首可以唱出来的苏轼作品,“寂寞沙洲冷”,时不时地就忧郁一把给你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中秋作》
今年热闹了,然而不长久,明年不知道在哪了,还是孤独。苏轼始终念念不忘孤独。
事实上仔细分析,中秋时节,苏轼真的是形体上的一个人吗?古代不像现在,动辄出差、上学、去看看世界的,家人总还在的,当地交的朋友也不至于天天乱跑,苏轼为什么还孤独?
因为没人懂。
苏轼感到孤独,是因为惦记弟弟苏辙。在历史上,对兄弟如此惦记,写给兄弟比写给女孩的诗都多,真的不常见。
《宋史》对他们兄弟俩有个评价: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轼、苏辙兄弟不只是感情好,而且灵魂相通。纵览俩人一生,从才学到教养,从人品到三观,几乎处处相合。那些喊苏轼男神的人,我觉得苏辙也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只不过苏轼更网红一些,苏辙就比较有邻家范,选谁全看自己口味了。
灵魂相通的人,可以是兄弟、朋友、爱人。然而想找到一个,真的很难。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意味着,大部分人都是孤单的,而运气差点的人,注定孤独一生。
家人固然可以提供温情,然而是否足以提供灵魂激荡的痛快呢?恐怕未必。人们都期待着团圆,然而家人的电话,可能说不到5分钟就想挂;自己的屏蔽名单里,搞不好有两个家人。
有的人觉得这很忧伤,其实平心而论,也不尽然。温情是温情,然而真正思维层次、理解模式、认知习惯,能够达成一致,真的很难,万里无一。
灵魂比较有趣而深刻的人,尤其容易孤独。像苏轼,看着“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可若真想在灵魂层面跟他走到同一高度,却不太容易。
不说别的,光是知识储备,就很难达到一个层次。据说,苏轼这种天才,《汉书》都抄了三遍,咱今天也就抖音视频能看三遍了。
中秋,当然应当享受家庭的温暖,然而苏轼告诉我们,人的灵魂,在热闹处,却倍觉孤独。这也是提醒,人这孤独的一生,一定要找到相契合的灵魂。没有找到,不要放弃;已经找到,千万珍惜。
撰文 |易之 编辑 |何靖
主编|周立文 副主编 |殷燕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