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后记 | | 徐华西 | |
2006年的"家书"征文,比上次开始要早一些,稿件数量也多一些。去年11月28 日发出《征稿启事》,转过年来,来稿日多,几番拖延,今天终于下决心"截稿"。作为编者,好像一下子"截断"了许多美好的憧憬和真实的感动,不免有些遗憾。但是,新的一年,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必须立即出发。
与过去相比,报社内"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人们对"文化"诠释很多,在实际中,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种方式。在总结全年工作时,每个人从回顾自己这一生命时段的工作、生活出发,思考自己在时代、在社会、在集体、在同事中的位置,以及在收获、奉献、亲情之间的得失,调整自己,升华自己。这种方式,蕴含着"以人为本"的元素,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所以,运用"家书"征文形式、从个人角度衡量报社工作,以一滴水折射阳光,用个体反映整体,与宏观的工作总结,可谓殊途同归。特别宝贵的是,这些征文作品,感情真挚,文字优美,述说了发生在一家中央级党报内部的生动故事,反映出很多重大报道的"内情"和当事者的感受,读来熟悉而亲切,许多是平时难以见到的美文。
真情因真理而恒久,真理其实朴素而且简单。比如为人,在于一个"诚"字;做事,在于一个"实"字。光明日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进程中,要担负起建设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重大职责,成为党联系广大知识界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广大知识界喜闻乐见的报纸,成为当代中国的"学术日记、文化日记",内部的组织文化建设,在于一个"和"字。而"家书"征文,经过全社同志的实践,逐渐成为建设和谐报社的一种新颖形式。但凡常人,或得或失,或喜或忧,谁不愿意向"家"倾诉?由此,在岁末年初异常繁忙之中,大家不视其轻,踊跃投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同志,一线的记者编辑,挂职的"地方官",党政后勤和直属单位的领导职工,许多人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为征文赶写稿件。有同志为一个字、一个词,多次找到编辑组斟酌。资料室、摄美部、出版社的领导和同志,一如既往地提供方便和帮助。分管编委李春林同志和编委会其他领导,也都热情支持、鼓励和指导。这一切,为征文的开展和"家书"的出版提供了保障。由此,我们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新闻研究部的全体同志,在组稿、编辑过程中如履薄冰,未敢稍有懈怠。
今年"家书"的编排与去年基本相同,稿件按照新闻宣传(包括新闻报道、新闻策划、理论评论、新增版面、专刊周刊、重要会议),各方面工作和个人心声与收获三个部分排序。回首征文过程及至过去的2006年,我们不由不再次对领导和同志们给予的真诚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让我们交换真诚;
让我们坚守责任!
──记于2007年1月12日深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