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个素未谋面的孩子
李玉兰 

  这是一段难忘的采访经历,这段经历常常让我想起《水浒》中的人物,他们简单、豪爽,热情而充满活力。

  ──题记

  2006年下半年我作为驻站记者,一直在山东省各地跑来跑去。从有老字号"扒鸡"的德州,到北方著名的水果之乡烟台,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到泰山所处的泰安,所见所闻,新奇而生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11月底在济宁市金乡县的采访。

  这次采访于我,不仅是新鲜的经历,同时也是思想随着采访转变很大的一次,使得我对于报纸和作为一个报人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采访的内容是人物,一个14岁的少年,为了救同村的4个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11月29到了金乡县,晚上和宣传部的同志一起吃饭,这里的风格不是文质彬彬的客套,大家热情而豪爽,吃饭时候谈的也不是报纸上那些时髦的话题,而是日常的生活琐事。座中一位同志养鸽子,五大三粗的汉子认真地说那些鸽子好像一群精灵,另一位同志更好玩,他是个流浪猫收养者,已经收留了七八个无家可归的猫咪,而且这两位同志还互相帮忙,如果谁出差了,另一个就帮忙喂鸽子或者养猫,所以现在鸽子和猫都成为好朋友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地方上采访,经常和宣传部门的同志们一起,也经常听到很多好玩的事情,但是很少有这么开心的大笑。金乡县离梁山泊不远,他们让我想起《水浒》里面的人物,那种简单而豪爽的性格。

  吃过晚饭,去宣传部的办公室看他们整理的材料,这个人物故事已经发生了几个月了,本地好多媒体来采访过,他们自己也做了一个片子。办公楼非常旧,楼道里灯光昏暗,卫生间甚至没有灯。两个同志一直陪着我看完那个片子,找齐了他们所有的文字材料交给我又把我送回招待所。

  第二天去事情发生的店子村。那是一个自然村,道路泥泞,村子里好多土狗跑来跑去,此时正是农闲的时节,人们三三两两站在一起,好奇地看着我们。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失去少年的家人显然还没有从悲伤中恢复过来。堂屋的门大开着,屋里冷得像在风地里。他的妈妈迎接了我们,可能是接受的采访多了,她轻声慢语,平静而悲凉。我没有问她那些细节,坐了一会,谈了些冬季的生活状况等琐事就告辞了。

  之后,我去了这个村自己修建的本村英雄纪念馆。(在全国很多村子修庙建坟的同时,这里却自己捐资修了一个纪念馆,不能不令人感叹。)离开村子,我没有回去,而是又驱车十几里,去了解放战争时期鲁西南战役的一个纪念馆和上世纪 六十年代的英雄--王杰的纪念馆。

  一路走下来,我的思想变化很大。开始我感觉这个新闻素材很不好处理,是赞扬这个孩子英勇,还是从对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的角度来写呢?但是采访完了之后却感觉不是我想的那样。这个孩子,包括他的家人以及村里人、老师、同学,在那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他是英雄,他们现在也不认为他是英雄,他只是一个热心的孩子。他们的眼泪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伤痛,伤心失去了一个活泼热情的好孩子、好学生。

  那么我的写作,不是讴歌一个小英雄,而是完成社会对一个孩子的回忆,他就这样面带笑容毫不犹豫地走进了2006年中国的记忆,就如同千百年前,他的那些梁山泊老乡,毫不犹豫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却无法作出评价,因为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在逼仄境况下,高尚才露出冰山的一角。

  今天的新闻将会是明天的历史,我的工作不是如我自己开始所想的那样,去决定什么,而是去报道,真实地把事情告诉大家,完成这个社会对这件事情的记忆。

  (作者为光明日报教育部记者)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