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我参加了由中直卫生处组织的中直系统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学习,有幸聆听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唐登华教授的讲座《情绪管理与健康》,深受启发。我虽然从医39个年头,但关于情绪与健康方面的知识知之较少。过去虽然也看过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其中也有关于情绪与健康方面的内容,但也只是了解点皮毛,唐教授的讲座弥补了我这方面的空白。现在根据我的理解谈点感想体会,但求对报社各位同志的健康有益处。说的咋样,还请大家点评。我是以学生的态度写的,又是登在我们自家的"家书"上,即使说得不对,想来也会得到大家谅解。
情绪为何物?情绪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本能反映,它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可以说,情绪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把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情绪称为正性情绪,能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称为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负性情绪会使人精神萎靡,患得患失。正性情绪可以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提高肌体的免疫力。负性情绪可造成邪气上升,正气下降,降低肌体免疫力,影响疾病的恢复,甚至加重病情,使本来可医之症转化成为不治之症。所以,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维持肌体阴阳平衡,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烦恼是情绪的一种表现,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不要一概而论地认为烦恼都是坏东西。烦恼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必要的烦恼,可以化为动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推动工作的进展。还有一种是不必要的烦恼,比如,你因别人提升而烦恼,因别人有钱而烦恼,因别人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而烦恼,因别人的妻子漂亮而烦恼,等等。这种烦恼会损害健康,影响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整情绪,不要自寻烦恼。
情绪是有颜色的,通过某种干预手段颜色是可以改变的。要学会驾驭情绪,让有利的情绪发挥正性作用,让不利的情绪转化为有利的情绪。对不良的情绪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干预,一是认知方式,要认识到情绪往往是难以控制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发泄,否则就会诱发疾病。比如,某些精神病人和抑郁症患者,就是因为烦恼得不到及时发泄而诱发的。水库里的水太满了,有计划地放出去一些,就不会发生溃堤事件。人也是一样,及时把烦心事宣泄出去,就会达到"化悲痛为力量"的效果。利弊相融,祸福相依,失败是成功之母,战争过后是和平等,都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我们必须用运动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切事物,才能使你的情绪得以平衡。二是不要钻牛角,遇事要想得开、看得远,自得其乐。要善于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虚怀若谷,宽厚待人,不要过高地苛求自己,更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三是对情绪的发展要有预期性,你的情绪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什么,会给你的亲人带来什么,会给你的同事带来什么,要取其利,舍其弊,按照你的预期,把情绪变成动力,改写一下它的颜色,岂不乐乎?
情绪的转化可因某种不快的情感逐渐积累而形成,有时是难以控制的,我们要及时给情绪找个出路,使其得以宣泄和释放。还可以通过自我表达的方式、向他表达的方式和向环境表达的方式,尽情地释放胸中的不快,使情绪得以缓和。
情绪是健康的大敌,祖国医学早有情志失调有损阳寿之说,"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恐伤肾,忧思伤脾,多虑伤神",科学地把情绪与内脏联系起来,以此提醒后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情志,才能有健康的体魄。
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很多曲折和困难,要迎着困难上,为生存而努力;要不断地去适应环境,而不要让环境去适应你,这样才能快乐,才能幸福,否则将处处碰壁,痛苦一生。不要强求自己,不要有太多的自卑,也不要有太多的自责。要顺其自然,平衡自我,顺势而进退,才能心平气和。
健康靠什么?健康靠自我;健康在哪里?健康在我心中。这就是我对情绪的认知,也是我的感想。
(作者为光明日报社医务处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