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演
张碧涌 

  香港媒体高层人士访京团要来光明日报社参观的消息,给2006年国庆节前夕的本报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光明网作为接待参观的重点部门之一,自然是一片忙碌景象。看着同志们把办公室打扫得一干二净,大屏幕上也打出了张灯结彩的欢迎画面,我的心情渐渐轻松起来。

  就在这时,何东平副总编突然打来电话说,编委会决定,让我承担访京团在报社参观过程中的全部解说工作。他说,时间紧迫,你就不要推辞了。

  原认为报社会安排一位青春靓丽的女记者作解说,没想到这个使命竟然落到我的身上。估计是看我在以往的接待中还算从容不迫吧!我想。光明网的介绍我早有准备,但是从进门到上楼这一段,又该说些什么呢?

  我的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赶快找来访京团在报社的活动行程,按照即定线路从大门口到四楼跑了一圈,又到社办查找了一通资料,脑子里的东西渐渐丰富起来。快下班的时候,东平同志陪着天林总编辑前来了解准备的情况,我的回答是:"已有腹稿。"

  正准备收拾回家,忽然觉得有点心虚。虽然有腹稿,但毕竟没有开过口,到时候来不来得及讲完呢?不行,我得把准备的东西实际说一遍,看看到底要多长时间。 "老孙、杨谷,你俩先别走,跟我下趟楼。"

  "干吗去?"

  "预演。你俩就当一回嘉宾,看我讲的合适不合适,也帮我记记时间。"

  3个人一起到了大厅。我拿出物业部专门准备的扩音器,系在腰间,又把话筒戴在头上。刚"喂,喂"了两声,发现门卫都在扭头看我。

  我说:"要不算了,明天现场讲的时候再用吧。"

  老孙说:"还是试试吧,要不你不知道音量该调多高,到时候人家听不见就麻烦了。"

  杨谷说:"扩音器还是拿在手里好一些,明天你肯定是西服革履,系在腰上不协调。"

  我只好硬着头皮用起了扩音器。自己的声音一下子放大了许多倍,感觉怪怪的。路过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我,我想自己一定是面红耳赤。

  到了画廊,心情才算平静下来。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摸清了报社藏画的家底,这回可得好好向他们说说。

  "光明日报从创刊至今,收藏了当代中国众多艺术大师的书画作品。这里展出的作品共有73幅,约占总量的十分之一。请看第一幅,这是齐白石先生95岁时所作的《喜上眉梢》;第二幅是陈半丁先生的《兴国长春》,第三幅是……"

  "停!"老孙说,"你准备介绍几幅?" "五六幅吧。"我说。

  "肯定来不及。你现在语速太慢,就算是加快一些,五分钟的时间也肯定不够用。"老孙说。

  "我觉得3幅比较合适,入口和出口各1幅,中间再选1幅。"杨谷建议道。

  3个人分头看了半天,最后选定了3幅作品。入口处自然是齐白石先生的;出口处有一幅关山月等艺术家为迎接新千年而合作的《锦绣前程》,关老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香港人士应该比较熟悉,而且他在此画完成不久就去世了,也有一些特殊的纪念意义;中间选了欧阳中石先生的一幅字,其中的"金鸡报晓"可以引发出一个谜语--"一唱雄鸡天下白",谜底正好是"光明日报"。

  终于回到三楼的网络部了,一看时间,比预想的超出不少。我说:"编委会要求介绍网站时要穿插着介绍报社的情况,但只给一刻钟时间。你们主要听听,哪些可以不讲。"

  我对着大屏幕,一口气介绍了光明日报创刊号、三代领导人的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专辑等内容。讲完时,已是满头大汗。

  "时间倒是没超,但是互动性差些,网络的特点没有体现出来。"老孙说。

  "收尾的话也有些平淡。"杨谷说。

  "那就还是下决心上直播吧。"我说。所谓"直播",实际上是光明网的一种快速图文报道方式。我把还在处理网页的屠志叫过来说:"给你一个死任务,明天嘉宾来网站时,一定要看到刚进报社时的画面。"

  "那我们照完相后跑上来吧。"屠志转身打电话通知其他人去了。

  此时已经9点多了,我对老孙和杨谷说:"你们都撤吧,收尾的话,我自己再想想。"

  第二天上午,一切都按预想的顺利进行着。当香港媒体高层人士访京团的嘉宾们来到光明网时,大屏幕上已经打出了他们刚才在画廊欣赏作品时的网页。每个人都兴奋地在照片中寻找着自己的身影,几位女士甚至大声惊叹起来。在接下来的介绍过程中,嘉宾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该收尾了。我说:

  "各位嘉宾,光明日报社大家不能天天都来",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但是光明网可以天天都上。希望大家回到香港之后,仍然记住我们的网址:www.gmw.cn。"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作者为光明日报网络信息部主任)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