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其拉甫海关精神采写红其拉甫海关
王瑟 

  新疆红其拉甫海关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地处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地质学家称为“永冻层”,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是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之一。

  2005年8月中旬,中宣部组织了中央12家媒体的采访团前往采访,我有幸参加其中,来到了帕米尔高原。在采访红其拉甫海关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和生命也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历程,充分体会到红其拉甫海关关员是如何在“生命禁区”为国把守国门的,从而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采访红其拉甫海关的过程

  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300公里,一是全在昆仑山里行走,二是有一半的路程正在修路,异常艰难,走了十三个小时才赶到驻地。这里已是海拔3200米的地方,一些采访团的成员开始出现高山反应,头疼、睡不着觉,人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8月24日,采访团成员坚决要求上红其拉甫1977年建关时的原址,亲身体验一下当年海关关员是如何在海拔5100米的地方工作的。由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到中国与巴基斯坦边境线的路程只有130公里,但因为修路走得异常艰难。路越走越难,海拔也越来越高,当我们终于到达红其拉甫海关当年的旧址时,采访团的许多成员早已吸上了氧气,头疼欲裂,甚至出现了呕吐。这一天,虽说路程往返只有260公里,但我们却走了12个小时,中午饭到下午6点多才吃上。

  与海关关员们座谈时,本想是个轻松的日子,却没想到,每一位采访团成员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面对海关关员们为了把守国门克服的种种困难和他们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动人故事,每一位采访团成员都与海关关员们一起流下了泪水,座谈场面十分感人。

  四天时间,采访团成员在路上奔波着,面对着昆仑山和险峻的山路,每一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条被海关关员们称之为“生死天涯路”的险、难与担心。就在如此紧张的采访时间内,每一位采访团成员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着深入细致的采访工作,常常是晚上很晚了,许多海关关员还被采访团成员抓着在采访,并从中发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我采访红其拉甫海关副关长瓦依提就是利用晚上时间进行的。瓦依提副关长的儿子于2003年患了肾病,每年必须去北京看两次病,每次都要花费三四万元左右,这对于瓦依提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因为有红其拉甫海关这个光荣的集体,瓦依提得到了大家的热心关爱。关员们为他捐款,海关为他解决许多具体困难,使他感受到集体的关爱。采访完瓦依提,看着帕米尔高原十分清晰的星星,我不由得感觉到红其拉甫海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感人的事迹,完全是因为这个集体是一个能战斗的集体,是一个特别团结的集体,是一个把党建工作做到人心坎里的集体。

采访红其拉甫海关的感受

  红其拉甫海关经历28年的历史后,总结出“四特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随着采访的深入,这“四特精神”越来越让我感到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在新疆生活工作多年,帕米尔高原也曾去过多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也来过,但从没有像此次采访那样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的震憾大。几天的采访中,我自己也经历了头疼、睡不着觉、浮肿等不同的高山反应。从帕米尔高原采访回到乌鲁木齐市后几天里,又出现了人们常说的平原反应,整日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但想想红其拉甫海关的关员们,他们常年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有的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自己这点反应还算什么呢?

  采访回来有人问我:此次采访感觉如何?我真实地说道:看着一些海关关员年纪轻轻就开始脱发,一些海关关员把生个孩子当成大事。特别是我们也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居住几天后,一种寂静、空虚爬上了心头,面对没有多少绿树的这个僻远的小县,夜晚降临后,静得让人觉得这里没有一个人,内心变得焦急起来时,我深深地感到,中央将红其拉甫海关树为艰苦奋斗模范海关是多么的正确,又是多么的难得。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没有同伴,没有说话的对象,这时候我再听采访对象说起他在口岸一呆几个月,没有一个人时,见到邮递员一下子扑上去抱住他,感到他内心是多么地需要人,也深深地理解了他。

  当听到刘苏静关长谈起2004年元旦那天,全体关员冒着大雪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撤下来时,茫茫雪原上见不到路的踪迹,他听到一些2003年12月刚上关的年轻关员说:如果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牺牲还算个英雄,如果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这条路算什么时,泪流满面的感受有了更深的理解。听到李茂生主动要求从塔城海关调到红其拉甫海关,就想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自己时,我又由衷地产生了一种敬仰。同样是年轻人,为什么有的人只想着在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工作,而他却义无返顾地走上高原,走上红其拉甫。我在思索着,更对他们这些在艰苦环境里工作生活多年的年轻人产生了一种佩服的感觉。

  红其拉甫海关采访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坐下来写这篇文章。不是我没有创作的欲望,而是不敢轻易地写它,怕写不好。我希望红其拉甫海关这些动人的故事能让我再认真地回味回味,再重新认识它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再提炼提炼红其拉甫海关的内在精神实质,让自己的报道更有力度,更有深度,更能打动人。

  红其拉甫海关采访是我记者生涯中难忘的一次,难忘在它是我多年来见到的最感人的一个集体,它身上发生的各种故事,让我永远难忘,使我思想上受到一次新的洗礼。

关于报道的一些思索

  对红其拉甫海关采访报道,可以说是我记者生涯里少数的几次不断推翻再重写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后,我决定第一篇文章写红其拉甫海关艰苦奋斗的事迹。所以我先给文章起了题目为《有一种精神叫感动》,文章写得很顺,写完后我再仔细看时,发现并没有感动我。我想,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感动读者呢?我明白,我第一次的写作失败了。再回过头来认真地看采访笔记,看一些材料,我陷入了一种创作前的痛苦之中,越想写好越写不好,怎么办?

  有一天,我再看红其拉甫海关的材料和采访笔记时,头脑中突然闪出一个念头:为何不试着写他们说了多次,一谈起来就感到有无穷故事的上山路呢?想到这,我立即抓住这条线索,深入地思考下去,越想越觉得这条路有故事,有情节,能够打动读者。马上坐在电脑前,推翻前面的稿件,将第一篇稿件写成以这条路为主线的文章——《生死天涯路》。在文章中,我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受加入其中,通过自己的感受,反衬红其拉甫海关关员们面对艰难的态度和他们克服困难为国守国门的英雄事迹。这样写来,还能有具体的现场感,故事情节都很饱满,很容易打动读者。写完后,我将文章拿给几位朋友看,他们一口气读完后都说:现在还有这样的地方,还有这样的人?太感人了,值得人们学习。听到这样的评价,我觉得心满意足了。可能文章并没有他们说得那样好,但起码有一点,我用自己手中的笔打动了一些读者,这就是我想得到的结果。

  回想采访红其拉甫海关的经历,我觉得是自己记者生涯中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通过采访他们,我看到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的特殊意义,我看到了一群为国守国门的年轻人崇高的思想境界,看到了面对金钱等诱惑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境界。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震荡。相信这次的采访会伴随我一生,在今后的记者生涯中走得更好,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生活,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党报记者。

  (作者为光明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