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是人们津津乐道、较为关注的话题。
回望2005年本报的教育报道,总有一些策划、采访让人人回味不已,对素质教育的报道就是一例。无论是素质教育的系列报道,还是《素质教育特刊》的推出,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领导们的关心支持、同事间的相互协助、集体智慧的融合……念及此,总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相当长时间了。尽管人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还在继续,但它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发展的产物带给人们的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人们的教育思想在转变,新的课程教材在推行,考试制度在改革,评价标准在改变。人们希望这种人性化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快乐地成长,感受到尊重与理解、感受到欣赏与关爱、感受到平等与宽容。
2005年6月中旬,中央领导同志对素质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力量,从系统调研入手,为中央决策提出系统意见。素质教育的进展情况成为党中央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强势报道突出这一主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举措、寻求新突破,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便成为本报教育报道的一项主要任务,素质教育的报道正在策划、酝酿。
时值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主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审视中国教育前行的轨迹?怎样评价教育改革的成果?如何正确面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困难?天林总编辑和编委会要求教育部写出深度报道,以全局眼光、大局意识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天林总编辑约见了记者,对文章的立意、结构、观点以至事例作出重要指示。他特别提出,要写出全党、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要写出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教育的关怀,要写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素质教育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也要写出中国历史上不同阶段、不同人物对教育的不同看法,以体现今天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对素质教育的呼唤。他指出,当前是全社会对素质教育要求最高、呼唤最迫切的阶段,也是教育工作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凸显问题最集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最多的阶段。他的指示使记者在采写过程中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德润副总编辑也多次找到记者,要求文章既要体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也要不失新闻特色,要以事实说话,要有故事、有细节,吸引人。在整个采写过程中,德润副总编辑多次对记者进行指导,对初稿进行修改,对采写方向予以把握。这些都使记者在采写过程中避免了很多弯路。
为了采写报道,记者们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除了采访大量相关人员,还要多方查找相关书籍参考阅读,汲取营养,开阔思路。蔡闯重读了《论语》,通读了《中外教育比较史纲(三卷)》,积累资料数百万字,整个采写过程一共用时两个多月。
此时,《素质教育特刊》也在紧张的筹备中。部门根据天林总编辑、德润副总编辑的要求,在编委会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配合本报策划组织、即将实施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主动筹划,学习《中秋特刊》、《国庆特刊》的成功经验,以同样的形式组织一个《素质教育特刊》,集中力量宣传素质教育。
经过了长时间的策划、酝酿、交流、采写、修改,素质教育系列报道、《素质教育特刊》相伴推出。
10月9日,本报在一版头条位置推出长篇报道《和谐社会呼唤素质教育》。作为"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旗帜下"专栏的第五篇稿件。《和谐社会呼唤素质教育》一文刊发后,受到各界读者的好评。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当时正在列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他特意在会场上找到天林总编辑,向天林总编辑表示感谢。教育界人士也给本报打来电话,希望就素质教育问题进一步报道研究。
10月10日、11日,"素质教育系列报道"第二篇《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来意义》、第三篇《素质教育:用智慧点击快乐》继续在2版头条位置刊出。三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领导、教师对这个系列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记者下了功夫,动了脑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采撷扎实,论述准确,对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
10月12日,以六七版打通形式出现的《素质教育特刊》赶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神舟六号顺利升空的当天与读者见面,使这一天的报纸显得气势宏伟,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特刊版式大气精致、图文并茂。在重要位置安排党的三代领导人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突出党的领导。特刊内容丰富,涵概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领导人论述》、《素质教育问答》、《素质教育大事记》、《老典型新亮点 》《实践者说》《专家观点》,全方位、多视角,集中反映了素质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理论结合实践、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历史画卷。
特刊配合素质教育系列报道,相得益彰,从而形成了一个阶段以来的宣传强势。
教育部认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光明日报》连续推出素质教育系列报道,对中国教育进行全景式、立体化报道、分析,起点高,立意新,肯定成绩,直面问题,引导舆论导向,充分体现了中央党报的大报风范。
这次素质教育的选题策划,集中了部门和报社许多同志的智慧,真正体现了群策群力。天林总编辑亲自为特刊改定标题,惠生同志、东平同志、德润同志都对特刊提出指导性意见,德润同志还放弃午休与部门同志一起对领导人论述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重要调整和选编。徐华西同志也对素质教育问题中版式方面的细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同时,对于重大题材的报道,锻练了记者、磨练出文风,显示了《光明日报》在教育报道领域独有的风格。
(作者为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