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为了纪念光明日报驻地记者站恢复30周年,记者部酝酿汇编出版《岁月》这本书,请各地记者,包括曾经在记者站工作过的同志,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拿出来,把自己精彩的回忆写出来。这个决定得到报社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地记者的热烈响应。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许多已经离退休的老记者和已调离光明日报的同志,闻讯后拿起搁置多年的笔,热情为《岁月》撰稿。报社机关党委原专职副书记闫百琨同志当年是记者部副主任,曾参与恢复记者站的工作,他因患白内障视力极差,仍坚持为《岁月》撰写文章,回顾重建记者站的情况,且多次修改,四易其稿,还送到街上打印社自费打印。年近八旬的江西记者站老站长雷良钧同志,在提交书稿时还附了一封感人的信,信中说:“接记者部出书征稿通知后,几次动笔不成,想放弃不写又感有负那激情时光。这几天头脑轻松些,赶紧汇集了一些初步素材,但思维能力、记忆程度使我无法再深入下去,只好草草寄供参阅。作为终身从事新闻(我十七岁参加学运就在学生会任职‘新闻股长’),又在光明日报社工作生活整30年的老兵,希望在‘白纸黑字’上留点痕迹以慰晚年。”从这些老同志的稿件中,看到了驻地记者在激情岁月里叱咤风云的踪迹,他们从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起笔,到为改革开放大潮推波助澜,撰写出大量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宣传了像蒋筑英、栾茀、华山抢险英雄群体等一批具有震撼力的先进典型。一些已经调离光明日报的同志,听说记者部要编辑出版《岁月》,主动为这本书撰稿,字里行间饱含着他们对光明日报的深情。原陕西记者站记者白建钢在题为《梦中记者站》的文章中写道:“记者站岁月生命是浓缩的,热血象火一样燃烧,生活象梦一样度过;其人生体验是丰富的,见识广博,考验严峻,学坛政界,跨度巨大。”

  在岗的中青年记者在完成繁重的报道任务的同时,挤时间为《岁月》锦上添花,他们是驻地记者队伍的新生代,如今正在续写光明日报的辉煌。在他们的文章中,有的记录了惊心动魄、死里逃生的长江源头考察,有的畅谈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和思考者的深刻体会,有的叙述自己不畏权势、捍卫真理的经历。这些文章凝集了驻地记者的宝贵经验,应该说,《岁月》不仅是一本纪念文集,它也是光明日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驻地记者为光明日报驻地记者站恢复3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在此我们一并感谢为此书的编辑做了大量工作的苗家生、叶辉等同志。

  感谢编委会李春林副总编的精心指导。感谢记者部副主任夏桂廉、王建明、王远方及温中育、陈旭同志为此付出的辛劳。

  (作者系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

  2008年5月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