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良钧
1930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抗战逃难度童年。抗战胜利始能读完高中,在校投入学运,1948年被中共南昌地下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1949年脱产学习,分配在青年团江西省委工作,不久任省团刊《学习建设》编委。1952年被选送到中央团校理论班学习两年(后定为大专),毕业后指派为《中国青年报》驻江西记者。1957年严冬上井冈山开荒修公路,1959年筹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任筹备处副主任。还创办《井冈之花》纪实刊物。1960年奉调下山做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1962年为克服三年经济困难,下放到宜春县金瑞区任副区长,以致“文革”期间,蹲牛棚、当农民,在宜春农村度过整10年。1971年重获“解放”,上调宜春县革委会当写作组长。1973年落实政策,调回江西省委机关,在省委、省军区对台湾工作办公室担任宣传组负责人。
1978年底奉调光明日报社,1980年起任站长,先后评为主任记者、高级记者。1991年离休。
在省委和报社的领导和关怀下,1978年年底,光明日报驻江西地方记者站正式建立于省委机关院内,迄今3年整。
一、建站的经过
1978年5月27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都发出联合通知,指出:《光明日报》于1978年5月1日改版,成为一张以科学、教育为主要宣传内容的文化战线方面的党报,中央批准其在各省、市、自治区设立记者站,由报社和当地党委双重领导。
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政府办公厅对此十分重视。迅速调配了雷良钧、王绍雄两名记者,按县团级单位的待遇发给文件和参加会议,省委马继孔书记、王泽民秘书长并作了批示,在省委常委开会研究科学、教育、文卫体工作时,省委秘书处通知记者站参加;为解决记者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将省委大院第32栋楼房让售给记者站,于1981年作为站址正式使用。
二、稿件的采用
这三年来,记者站的两名记者在完成繁杂的建站事务的情况下,仍坚持进行正常的报道工作,共经手发出233篇稿件,被采用见报153篇(采用率为百分之六十六),平均每月见报4篇,每星期一篇。刊登在一版的有52篇,即每个季度有4篇能上一版,并且有一、二篇是放在头条、副条的显著地位。
随着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在江西影响的扩大,发行份数的增加,江西读者直接向报社投稿,写信数量也越来越多,每月一般有一百篇(封)左右。这3年来,报社编辑部从江西群众来信来稿中选了142篇见报,采用数字几乎与记者站的用稿量相等。
以上两项相加,从1979年至1981年,光明日报上出现了有关江西的报道稿件共计295篇,平均4天一篇。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三、群众工作
地方记者离不开地方的支持。3年来,记者站与科教卫体方面的部委、厅局、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科委、科干局、科协、教育厅、文化局、卫生厅,体委的指导下,我们基本上做到了科教文战线上的大事不漏,及时反映,努力配合科教文战线的工作开展。有些见报稿件已获得领导机关和群众的好评。
通过采访活动,我们联系和团结了一批骨干通讯员队伍。他们在记者站人少事多的情况下,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记者站被采用的稿件中,几乎有一半是组织通讯员采写的、或者是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有广大读者和通讯员的热心参与,是做好记者站工作的基础。
随着记者站工作局面的打开,群众信访工作也开展起来了,平均每星期接待信访三、四起(封),3年来约五百人(封)次。通过信访能测知当前知识界的动向,对记者掌握情况、了解线索、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很有好处;对群众反映的呼声、问题、申诉,我们都分别向有关单位反映,一般件件都有所着落.有的得到及时处理、解决,群众对此很满意。
四、记者的成长
按照规定,记者站的政治工作、党的组织生活、理论学习和生活事务,主要由省委宣传部管理。三年来,省委宣传部对我们关心照顾,一视同仁,加强教育,安排参加部里政治生活和学习活动,使记者经常处于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有利于提高记者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
在业务上,我们两名记者开始从“三不熟”(对全省科教文情况不熟、对新闻业务知识不熟、对《光明日报》这份报纸不熟)的基础上起步,虚心学习,努力实践,正在逐步改变“三不熟”的状况,使之基本上可以胜任现职工作。能够完成报道任务,有的稿件还被评为好稿,受到过报社表扬。
记者站虽只两名记者,但总是一个中央新闻机构的驻省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日常行政事务、群众投稿信访,以及诸如清洁卫生、安全保卫等事务接踵而来,而且一旦处置不善便成为搞好工作的“绊脚石"。因此,妥善处理事务与报道的关系,使之保障和促进报道业务的顺利迸行,这也是一个领导艺术。建站的头3年的重担,对记者也是个锻炼,能够较全面地接触社会,增长了这方面的知识和才干。
五、有待继续努力
回顾建站3年,虽然打下了一些工作基础,但与报社、省委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差距尚大,要努力提高水平,改进工作,迎头赶上。
一、加强请示报告,密切有关联系,力求做好党的得心应手的宣传工具,既快且好地报道江西科教文的大好形势。为此,希望省委,省政府和科教文领导机关进一步对记者站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
二、强调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精心写作。今后两名记者做到一上一下,经常有一人在下面接近群众和实际。
三、扩大报道面。在重点报道科学、教育的同时,增加对文化、艺术、卫生、体育和理论动态的宣传报道。
四、重视政治学习,严格遵循准则。按照记者个人活动多的特点,努力加强“慎独”修养。
1982年2月
南昌市东湖区菜市场的新鲜事
市场管理人员上班不再带菜篮子
南昌市一些天天要上街买菜的居民,最近颇感新奇地注意到:在东湖区几个集贸市场上,身着工商制服的“大盖帽”干部不再手提菜篮子上班了,胸挂市场管理标志的市管员也不在本市场上买菜,他们的工作场所、值班岗亭里没有堆放任何蔬菜鱼肉。
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廉政建设后的新气象。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郭建章就此对记者说:“群众天天要到市场上去买菜,人人都带有一双眼睛,市管人员一举一动都被人们摄入‘镜头’,真可谓众目睽睽。群众意见反映最多的也是市场上面。有人说,现在什么最便宜?是市管人员篮子里的菜最便宜。此话虽然言过其实,但不得不引人深思。前不久我们开了全省工商管理廉政座谈会,讨论、制订了《市场管理人员十条纪律》,张贴到全省所有集贸市场。其中最严厉的、也是最难办到的一条,就是县城以上的市管人员不准在所管辖的集贸市场内购买商品。这一条很有必要,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样做正是为了‘不处嫌疑间’,更是为了改善我们工商管理队伍的廉洁形象。”
南昌市工商管理部门正是从治理“多发常见病症”入手,搞好为政清廉。去年下半年他们对全区17个大小集贸市场的近200名市管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在全市率先提出“不准在上班时间购买任何物品”等纪律,定期评奖优秀市管员,对少数违纪人员及时教育、处理,严重者予以解雇辞退,并公之于众。现在全区各集贸市场风气为之一新。过去时有发生的索要白拿、乱扣滥罚和占小便宜等现象,大为减少,摊主放心,顾客满意,市管人员也无私无畏地秉公执法,热情服务。
(原载光明日报1989年6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