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这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精神,以法学知识更新为基础,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实践项目创新为依托,建设“一体多维”的人才培养支撑机制,着力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色培养项目、产出立足重大现实问题的教学素材、搭建科研与教学的畅通转化平台,通过法学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二元融合,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探索“一体多维 二元融合”新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把脉问诊:当前法学教育面临新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深入,法学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当前法学教育面临着重重挑战:
法学教育回应前沿实践的能力不足。法学是应用学科,法学知识应该源于实践、服务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传统法学知识相对比较注重借鉴域外经验、相对比较关注从概念体系出发进行逻辑推演,忽视了法学教育对法律实践的有效回应。
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未能实现双向融合。传统法学教育偏重课堂知识讲授,缺乏充分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环节,缺乏法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机制与渠道,导致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
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新科技快速迭代升级,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变革,同时带来巨大风险,时代呼唤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法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面临新的巨大挑战。
法学专业教育缺乏多维支撑。传统法学专业教育更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精神与品格教育、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培养不足,跨学科交叉学科教育、国际交往能力培养薄弱,缺少科学合理的支撑体系。
把握机遇:探索新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处,人大法学院组织全国专家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我院传统与优势,吸收融合了全国法学院校的经验,形成了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法治人才培养重要讲话精神、满足新时代国家法治建设需要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多维 二元融合 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推动法学教育迭代升级
人大法学院紧扣全球与中国法治重大前沿问题,启动制度化、常态化的法学知识更新工程。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以跨学科创新团队与工作坊等为基础,系统开展前沿科技与法律的交叉研究,以积极的姿态回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对法律制度的挑战。实现法学研究与教学从“照着讲”到“接着讲”,融入中国元素,发出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法学教育的迭代升级。
人大法学院启动课程体系改革,构建“讲授课”“练习课”“实践课”“研讨课”“技能课”五大课程板块;建设法律诊所、模拟法庭、跨学科与交叉学科、实务专家讲坛、海外杰出法学家等新型课程模块;开设创业法律实务、创业+互联网金融等系列课程;共建网络法学、互联网金融、企业并购、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大数据与司法舆情分析等跨学科、交叉型系列课程,实现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修订再版经典教材,不断推出新学科、交叉融合型教材,形成“教材-资料-习题-案例-法规-电子资源库”立体化教材体系。
第二,搭建法学教育院内外融合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促进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二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