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李澍) 2020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No.2》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担任编委会主任,上海市商委总经济师张国华担任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上海大学教授李友梅担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数十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分报告,体现出上海研究院“立足上海,着眼全国”的高端思想库特征。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2019年4月,上海研究院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聚焦进博会的蓝皮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报告No.1》,全面呈现了首届进博会的举办过程与运行机制。2020年,蓝皮书更名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内容和体例与第一本保持一致,由总报告、分报告两部分构成,围绕经贸、文化、社会、对外开放、品牌等多个维度进行选题,重点关注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以及进博会对中国及上海发展的影响。
此次出版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No.2》蓝皮书总报告指出,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行为愈演愈烈,地区性冲突不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尽管如此,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仍确定将于2020年11月5-10日在上海如期举办,且展览的规模、质量、结构较前两届都将有所提高,这彰显了我国继续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这也向世界释放这样一个信号:小风浪阻止不了全球经济融合的步伐,保护主义绝不是历史的主流,开放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蓝皮书分报告站在全新角度,不仅探讨了进博会与全球治理、世界经济发展以及新一轮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还关注进博会促进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促进虹桥商务区建设、对上海城市外交政策实践的影响以及进博会品牌形象塑造等新议题。同时,继续对进博会促进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与自贸区建设、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提升上海城市消费能级等专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
蓝皮书研究表明,进博会给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和走向全球的机遇。从“中心-外围”理论来看,最不发达国家处于传统全球发展治理体系的最底层和最外围,这些国家大都发展严重滞后。而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连接最不发达国家的“供给”与中国的“需求”,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实现国家和商品多元化。未来,进博会可探索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以多城市设分论坛的形式办展。目前,京东全球购、天猫全球购等跨境电商平台已与美国、欧盟和东南亚国家有进口合作,实体的进博会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着力点,境内采购商可以在进博会现场直接咨询、体验甚至试用产品,从而更放心地下单采购。此外,进博会还可以考虑在线下充分展示的基础上,为国外出口企业和国内采购方搭建网上交易平台,通过云服务、云采购、云签约等方式,弥补疫情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全球机遇。
此外,进博会将会为上海的“五大中心”“四大功能”建设带来重要机遇,助力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美好愿景。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近水楼台先得月”,承接了进博会的三大效应。
一是技术溢出效应。每届进博会拥有近百万规模的采购商,展示数以百计的首发产品和服务,上海可以通过模仿吸收这些展品中的先进技术实现自身技术进步,并促进新的适宜技术的产生。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上海企业通过对标进博会的先进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三是消费福利效应。进博会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可以较大规模引进世界一流产品和优质服务,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上海在家政、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供应能力,促进消费升级。
据悉,《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是上海研究院智库建设的品牌产品之一。未来,上海研究院将持续跟踪进博会的发展动态,以每年出版一本进博会蓝皮书的形式,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新时代贸易强国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