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点推荐】“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怎样提出的?

  吕臻:“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怎样提出的?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是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政策和策略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包括“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论断在内的政策和策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重要论断是怎样提出的呢?这要从1948年前后毛泽东领导纠正土地改革等工作中错误偏向的历史实践谈起。当时,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规模胜利的道路上,党的政策和策略问题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1947年10月10日发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随后在1947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也称“十二月会议”)上作出判断:中国革命抵达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同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适应新的阶段特点的一系列具体部署。在大好的形势面前,喜中有忧的一个问题,是土改等工作中存在“左”的错误偏向,比较突出的,例如提出“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等错误口号;乱定成分;在干部中搞唯成分论;排斥打击“三三制”中的党外人士,个别地区土改打击面高达两成。有些地方还发生了把清算恶霸地主的斗争方式带进城,违反工商业政策等情况。对这些问题处理得是否得当,关系着胜利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对土改等工作中“左”的偏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并从政治高度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十二月会议”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随后选择从党的政策和策略层面切入问题进而全面检讨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既纠正了错误问题,又最大程度团结了同志、统一了思想。

  毛泽东强调要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策略来纠正各类错误问题和推进革命事业。他说:“现在敌人已经彻底孤立了,但是敌人的孤立并不就等于我们的胜利。我们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错误,还是不能取得胜利。”“因此,在每一行动之前,必须向党员和群众讲明我们按情况规定的政策。”他指出:解放战争向前推进靠军事和政策两个方面,“政策对,任何地方可以站住脚,能扩大军事胜利效果。”

  1948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情况的通报》。通报涉及各方面的工作情况,首节内容着重回顾了前段纠“左”的经过,毛泽东在段落末尾直指问题实质:“最近几个月,我党在战争、土地改革、整党整军、发展新区和争取民主党派等方面均有成绩,在这些工作中所发生的偏向有了着重的纠正,或正在纠正中,这样就可以使整个中国革命运动走上健全发展的轨道。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这样,毛泽东就在动身离开陕北的头一天,把他找到的纠正“左”、右错误偏向的可靠落脚点——“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个重要论断,向全党彻底阐明了。

  有了对政策策略问题本身更深一步的认识,全党下一步工作就更有针对性了。中共中央决定大大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政策策略教育宣传,狠抓贯彻落实环节,并决定组建成立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重要政策的研究制订。历史的发展不断印证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光辉论断的正确性。

  原文链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毛泽东这个重要论断是怎样提出的?

  

  青平、罗小锋:振兴乡村必须加快农村医疗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横向来看,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振兴,既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的振兴,也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振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体系较为脆弱。农村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人员缺乏、现代化和信息化医疗手段需加强、医疗药品储备不足等问题突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农村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原文链接:振兴乡村必须加快农村医疗体系建设

  

  范唯:高等教育评估需精准施策

  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系统集成、精准施策,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特征,针对量大面广、复杂多样的高校办学实际,建立更加科学、符合时代要求的评估分类体系。

  一是针对老本科高校开展周期性审核评估,采取柔性分类方法,为高校提供导向鲜明、种类多样的“评估套餐”,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各安其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对少数办学定位为世界一流的高校,重点评估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旨在示范引领全国本科教学改革创新。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评估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服务国家战略成效。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评估高校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坚定走“地方性、应用型”发展道路。

  二是针对新建本科高校开展合格评估,设置国家底线要求,加强底线监督,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达标。同时,针对“小精特”新型研究型高校,实施“一校一案”评估,引导这类高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三是针对新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按照以评定向、以评促建、特色发展、重在定位的工作方针,引导学校围绕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路。通过评估分类,引导每一所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自身发展历史和办学条件找准定位,加快形成高校办学定位清晰、类型分明、特色彰显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原文链接: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体系建设的未来构想

  

  段华明: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通道

  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涉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完善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上。

  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立诉求表达通道,合理化解利益矛盾。缘于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包含着调整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保障人民利益的丰富内容,总体上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逆。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各阶层和各个群体利益表达的路径通畅,使社会成员在科学有效的体制通道内表达利益诉求。如果群众正当诉求在体制内表达通道不畅,得不到及时有效回应,就可能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过激行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表明,一个能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充分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正在逐步形成,必将有效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

  原文链接: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王青:扩大内需制度有效性的主要依据

  能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是衡量扩大内需制度有效性的主要依据。进一步看,有效的扩大内需制度需要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是能够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二是能够日益增强系统性和协调性,有效促进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

  三是能够不断巩固提升强大国内市场的能级。持续保持和增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巩固提升强大国内市场能级,是保障扩大内需可持续性的基本前提。有效的扩大内需制度,必须要形成促进内需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使内需具有持久和强劲的增长动力,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四是能够有力通堵点、补短板、强弱项,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

  把扩大内需各项工作全面推向新高度,加快实现从经济导向转为民生导向。扩大内需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原文链接:建立扩大内需有效制度的导向与思路

  

  刘海春、吴之声:走出对休闲的认识误区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期,随着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休闲的认识与选择容易出现误区,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好生活的实现。

  一是认为休闲就是娱乐。在生活中,人们常误把休闲等同于娱乐。实际上,“娱乐”与“休闲”并不是同一层级的概念。娱乐是具体的活动,带给人的价值有限,而休闲其意义在于丰满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体悟生活的美好。当下,人们的休闲观念和休闲行为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有的人在对娱乐享受的追逐中陷入了肤浅碎化与精神虚无的窠臼。以为在娱乐中的狂欢就是生活美好的表现,却不知休闲的娱乐化消解着人们对意义与价值的追求,人们的主体性和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在表层化、虚空化的欢娱嬉笑中被遮蔽。

  二是认为休闲就是消费。当人们把消费当成身份建构的方式时,消费便具有了消费主义的性质。在这样的休闲样态中,人们把物质生活和感官欲望的满足当成通往人的幸福的途径。消费成了人们达致休闲的工具,似乎只有购买和消费得起才能拥有休闲,才能获得生命存在和身份地位的彰显,才能体验生活的美好与乐趣。但这种彰显和乐趣是来自于对“物”的凭依和享乐,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与发展性却在此被遮掩,人们的美好生活体验依赖于外在之物。

  三是认为科技发展与效率提高就必然能实现休闲。现代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缩短了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人们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而获得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科技发展与效率提高虽然可能增加人们的闲暇时间,但也可能“潜在”地延长了人们的劳动与工作时间,加剧着时间的稀缺化。理论上的自由时间增加与事实上的休闲时空压缩,构成了当代人生活中的特殊矛盾。为此,人们不得不加快生活的节奏,对自由时间作出控制,从而使得生活不断程序化、工具化。

  原文链接:休闲:美好生活的重要表征与实现路径

  

  张可云:正确认识撤县设区

  撤县设区或设市是顺应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完善行政管理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调整。区(市)与县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采取的是城市管理方式,后者采取的主要是农村管理方式。一些县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周边的县,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继续沿袭农村管理方式已不符合实际需要,不利于当地发展,撤县设区是其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地区管理能力与效率的必然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最近10多年,撤县设区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城镇管理单元数量与城镇化水平的匹配程度。从2009年至2019年,我国的市辖区增加了110个,县减少了141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25.36个百分点,县的数量仅减少了9.63%。数据表明,从适应城镇化的角度看,市辖区数量增长并不多,县的数量减少也是适度的,市辖区数量增长幅度与县的数量减少幅度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并未导致市辖区与县的数量失衡。

  应当看到,撤县设区后形成的“无县”城市几乎都是国家经济中心或重要节点城市,并未泛化到中小城市。当前,城市群日益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一些“无县”城市的出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撤县设区是适应城镇化进程、落实国家战略的行政区划调整举措。具有悠久历史的县制不会也不可能消失,将撤县设区理解为“无县化”或“无县时代”是错误的。

  原文链接:正确认识撤县设区

  

  熊丙奇:“小学作业不出校门”能否带动整体减负

  近日,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称,有关会议提出在2021年,全国中小学要实现小学阶段的作业不出校门,即当天作业随堂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的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的作业不越界,以此为学生减负。与此相应的是,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也将纳入监测考核。必须指出,给学生减负,必须是整体减负,而不是局部减负。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控制作业时间,要求学生在校内就完成作业,这都是局部减负,而非整体减负。如果整体负担不减,只有局部减负,那么减掉的负担就会以其他方式补回来。这也正是我国中小学生减负20余年,但学生学业负担却有增无减,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情况严重的根本原因。

  原文链接:小学作业不出校门”能否带动整体减负

  

  胡俊修: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的演变

  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西方列强所看重的海军主要功能。西方近代海军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并发展壮大的。海军成为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所依赖的威慑力量,是其维护自身利益和进行海外侵略掠夺的一个主要兵种,其发展壮大历程充满血腥与罪恶。而在近代中国海权观念的演进中,和平始终是主旋律。无论是晚清时人在船坚炮利刺激下产生的“借以为我所用”的意识,还是民国时人在海权理论影响之下萌发的以海兴国的体悟,都是一种“和平自守”的态度和主张。近代国人海权观念历经演变,但自卫、和平的价值诉求一直未变,这与中华文明的和平传统一脉相承,是一种迥异于富有扩张性之西方文化的和平传统。在中国传统的“天下”空间概念中,“平天下”是人生目标的最高层次,依靠的是“陶冶万物,化正天下”的仁政,展现的是一种“文德徕远的世界主义”。“这种非强权的,建立在和平主义、伦理主义基础上的世界主义,是中国人宏阔的空间概念和崇高的理想境界”(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上册〕,第250、251页)。

  原文链接: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的演变

  

  赵海涛:二里头都城布局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经过60余年持续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二里头遗址位居当时的天下之中,3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显示它在二里头文化乃至东亚地区都占据极高地位。通过中心区“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把都城规划成以宫殿区为核心的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官营作坊区、祭祀区分居宫殿区南北,共同形成都城中轴区域,中轴区域的东西两侧都是贵族居住和埋葬区。严整有序的布局规划反映出严格的社会等级观念,宏大的宫城和复杂的大型夯土宫殿建筑显示了清晰的宫城、宫室制度。铸铜作坊、绿松石加工作坊设置在宫殿区以南的作坊区,并以围墙防护,体现了当时对奢侈品生产、使用的垄断、独占。在宫殿区北部设置专门区域进行祭祀,反映出对祭祀活动的特别重视,使用复杂、珍贵的青铜、玉质礼器及绿松石龙等“国之重器”体现了等级礼仪,使用较大的墓穴并随葬有丰富珍贵的用品,说明已经出现较为严格的丧葬礼仪制度。这些迹象反映出当时具有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和井然有序的统治格局,充分证明二里头文化已经产生了最早的王权和王朝国家,二里头遗址成为王国的权力、祭祀、礼仪、经济等方面的核心。这些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都不见于早期文献记载,却是认识当时社会历史极其重要的关键内容。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距今3800年到350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所处的年代、地域、发达程度、发展阶段等诸多情况与文献记载中的夏都、夏王朝对应度极高,它们极有可能是夏都、夏王朝的遗存,是研究中国早期王朝国家、夏朝考古最重要的对象。

  二里头文化呈现的严格方正、居葬合一的都城规划制度、宫城宫室制度、青铜礼乐制度等多种文化、政治制度和模式,成为商周文明的主要基础,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华文明开拓创新、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重要体现。

  原文链接:二里头都城布局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